乌兰察布:春光里,万象“耕”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08:17 2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回暖,大地复苏,春耕备耕的号角已然在乌兰察布广袤的田野上激昂奏响。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土地翻耕、运苗种苗、覆土盖膜……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春耕备耕不仅关乎着农民的收成,更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农资供应到农机检修,从技术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回暖,大地复苏,春耕备耕的号角已然在乌兰察布广袤的田野上激昂奏响。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土地翻耕、运苗种苗、覆土盖膜……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景象。春耕备耕不仅关乎着农民的收成,更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农资供应到农机检修,从技术培训到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全市各地各部门紧扣农时,统筹部署春耕备耕生产各项工作,一幅幅热火朝天的春耕备耕画卷正在乌兰察布大地上徐徐展开。

农机列阵备春耕 沃土润墒育春苗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作为春耕生产的主力军,农机设备已率先“登场”。

走进乌兰察布市凯达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院内,只见数十台蓝色大型拖拉机整齐列队,旋耕机、液压翻转犁、驱动耙、铺膜机等配套农具按功能分区陈列,多种农机设备一应俱全。销售经理曹建军向记者介绍:“公司已提前储备150余辆大小型拖拉机、100余台各式农机具保障春耕需要,后续还会根据农户需求不断从厂家补货,全力做好春耕农资供应工作。”

几名工人手持扳手,正为农户新购的拖拉机加装联合整地机。销售人员也耐心地为农户介绍农机产品的操作方法、油耗、安全性能、日常维护、售后服务和补贴政策等相关信息。

来自兴和县的马铃薯种植大户徐昊田,在店内购买了潍柴雷沃“M2204-7RP1动力换向+动力换挡”大型农机,他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我们购买农机具能享受到农机购置补贴,极大地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今天就能办理完所有相关手续,非常方便。”

为保障春耕生产,今年集宁区农牧部门提前部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线上可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APP提交信息办理购置补贴;线下可在购买农机后,携带发票、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前往集宁区农牧水利局相关部门提交材料即可办理。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优化补贴程序,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集宁区农牧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农牧业机械化股股长王军胜表示。

为保障资金充足,乌兰察布市财政局下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15.7万元,专门用于农机报废补贴,此项资金依据各地报废回收实施主体培育情况和具体工作实施进度进行分配,能有效提高我市农机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化德县农机经销处,化德县农牧和科技局农机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等各类农机具进行全面“体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处理,确保设备性能安全稳定。

目前,化德县已完成多种农机具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可投入拖拉机4900台,配套农机具6300台,农机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农机检查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高效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确保每一台农机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绝不让‘带病’农机下田,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化德县农牧和科技局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张国平说。

目前,各地农机市场购销两旺,农户购置热情高涨。接下来,相关部门将持续跟进,通过保障农机售后服务质量,强化补贴资金监管等措施,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

智慧农业显身手 科技春耕丰粮仓

春回大地农事忙,春耕备耕正当时。乌兰察布各地抢抓农时,借助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温室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全年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走进兴和县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只见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温室集群整齐排列。温室内的各类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终端,既能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墒情等环境参数,也可远程操控卷帘、风机、遮阳网以及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对温、光、水、气的精准管理。同时,水肥一体化设备还能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智能调节滴灌或微喷设备的水肥配比,精准输送养分,提高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产量。

据兴和县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技术顾问杨振明介绍:“园区目前已经建成日光温室82座,今年又试种了30座,种植的品种主要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芹菜、油菜等六种叶菜,目前长势良好。”

得益于园区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农作物生长环境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蔬菜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深受市场青睐。

在察右前旗,智慧农业同样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2021年,北京宏福农业集团落户察右前旗,投资建设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已建成的一期3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出果,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智能温室。

产业园内的智能温室采用精准水肥控制、生物防治、无土栽培种植系统,智能化管控模式配备RO水处理系统,提供纯净灌溉水源,实现回液循环利用;智能温室还能根据作物需求和光照情况精准调控用水;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采集环境数据,科学优化番茄生长环境,有效推动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

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经理王康丽表示:“智能温室年耗水量仅为传统温

室的40%左右,年产量却比传统日光温室增产近10倍,单棚年产量可达2000吨。”

走进察右前旗数智草莓基地,一层层“货架”上,新鲜的草莓长势喜人。种草莓不用土,草莓苗都住“上下铺”,这里没有阳光,却依然能打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种养环境。

据了解,数智草莓基地运用垂直种植、LED植物光照、自动化管理及智能环控等前沿技术,通过栽培、补光、环境调控、营养液循环及控制系统,对草莓生长周期参数精准调控,实现四季采收,农业生产实现了有“智”更有“质”。

相较传统农业,数智草莓基地可全年连续种植,单位面积产量可达到传统种植的50-100倍。数智草莓基地生产班长王红满怀信心地表示:“通过精准调控光照、温度、湿度和养分,每一株植物都能茁壮成长,产品品质也更稳定,预计今年的产量能达140吨。”

春风轻拂垄亩,科技助力农时。如今,科技创新正逐步重塑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推动乌兰察布农业领域迈向绿色、高效、智能的新时代。

技术培训强技能 备足农资保丰收

近日,乌兰察布市各地区紧扣春耕备耕关键节点,以技术培训和备种保障双轮驱动,为全年粮食稳产夯基蓄势。据了解,2025年全市累计出动技术人员689人次,培训农牧民4253人次。

为了做好春耕备耕工作,集宁区农牧局、科技局的相关专家来到集宁区霸王河村,针对设施农业,为村民们进行实地讲解、指导。霸王河村村委会书记金雪瑞称赞道:“专家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都做了耐心讲解,‘遇病讲病’,解决了大家对于农药、肥料等使用方面的疑问,对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提供了帮助。”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实现“小集体,大作用”,在察右前旗2025年春耕备耕专题培训班上,专家们聚焦玉米、马铃薯等主栽作物,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与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大家充分认识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班就是好!”

同时,兴和县也举办了2025年主要粮油作物冬季管理和春耕备耕专题培训班。培训邀请了来自乌兰察布市农技推广中心、职业学院及兴和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进行授课,93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参与其中。专家们围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农机安全操作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春耕备耕农资选购、玉米与马铃薯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现场互动”的形式,将各项技术要点和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生动地展现在农户眼前。

种子优储备,监管护粮安。

乌兰察布市抓准春耕备耕关键期,加强农资保供。通过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搭建农资供应企业与种植户对接平台,确保农资用得上、能满足。

走进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农资储备库,300多吨优质化肥、100吨加厚地膜分类码放,充足的农资展现在眼前。平地泉镇创新“农户预购+商家直供”模式,依托供销社及农资经销网点构建三级供应网络,实现农资精准配送、供应顺通。

值得一提的是,平地泉镇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建专家服务团,分片包干开展“科技助春耕”行动。围绕滴灌技术、加厚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合理密植。数据显示,新技术的应用可使化肥利用率提升15%,亩均节本增效超200元,实现真正的“质优价低”。与此同时,“护农保耕”专项行动全面铺开,执法人员对全镇农资经销点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核查种子备案、化肥质检报告及经营资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切实筑牢农资质量安全防线。

人勤春早,万象“耕”新。乌兰察布市各地区正以“技术+备种”双重保障激活春耕生产链,打好春耕备耕根基,助力农业生产。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