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八问八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09:21 2

摘要:职业性布鲁氏菌病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市时有发生,发病者多以兽医和牛羊养殖者为主,不仅影响相关畜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但该病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问什么是职业性布鲁

职业性布鲁氏菌病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市时有发生,发病者多以兽医和牛羊养殖者为主,不仅影响相关畜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但该病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什么是职业性布鲁氏菌病?

职业性布鲁氏菌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布鲁氏菌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属于职业性传染病一类。

接触布鲁氏菌的职业人群有哪些?

兽医、畜牧、屠宰、畜产品加工(乳、肉、皮毛)、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研究、应用及从事布鲁氏菌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如挤奶工、屠宰工、饲养员、乳、肉加工人员、畜牧化验人员等。

感染布鲁氏菌后多久发病?

劳动者患病后,一般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和关节肌肉疼痛,可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症状,严重者导致不育、丧失劳动能力等。

主要传染源有哪些?

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和猪,其次是鹿、骆驼和犬等其他动物。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羊、牛为传染源,在广东、广西地区猪也是传染源,目前人与人之间发生传染的情况比较罕见。

患病的牲畜表现为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极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病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有哪些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放牧、接产、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

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鲁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

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

劳动者怀疑自己患病后该如何做?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机构依据确切的病原生物(病原体)职业接触史,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结合职业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作出诊断。

目前长春市有两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分别为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和长春市第二医院。

如何预防职业性布鲁氏菌病?

加强个体防护:劳动者工作时需穿戴工作服,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围裙、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污染物,严防赤手接羔助产、抓拿流产物。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需严格消毒,劳动后做好个人卫生、洗手和消毒。

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需定期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免费体检,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健康损害。

加强职业健康培训:企业需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增强劳动者对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知识。

做好牲畜日常管理:饲养牲畜需圈养,避开水源,不得散放、串街、混放;凡检出阳性的牲畜需立即屠宰或隔离饲养;病畜排泄物和流产物,死畜及其肉、内脏和皮毛,以及工作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杜绝剥食病死畜;工作结束后,需做好工作场所、器具及个人消毒。

接种疫苗: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接种,同时对牲畜进行疫苗接种。

诊断职业性布鲁氏菌病应具备哪些条件?

布鲁氏菌病诊断应同时具备下列各项(按 WS 269 执行):

a) 急性期出现间断或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伴有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查体可发现部分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皮疹或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

b)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任何一项为阳性或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供稿:职业卫生与放射危害防制所 刘卓

初审:王丹

复审:王丹 阙英男

终审:陈悦鸣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