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仲春时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平泉市卧龙镇头道沟村的千亩食用菌基地已是一片繁忙。大棚内,菌棒整齐列队,菌丝如雪浪翻涌,早菇顶破菌袋探出圆润的伞盖。
平泉市卧龙镇香菇喜获丰收。
本报讯(记者吴新光 通讯员张建伟)仲春时节,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平泉市卧龙镇头道沟村的千亩食用菌基地已是一片繁忙。大棚内,菌棒整齐列队,菌丝如雪浪翻涌,早菇顶破菌袋探出圆润的伞盖。
“这批菌棒上架才半个月,出菇量比去年多了三成!”菇农李爱军轻轻托起一朵手掌大的香菇,黝黑的脸上漾开笑意:“去年靠着合作社的技术指导,我家大棚收入翻了番,看今年这长势,闺女上大学的学费不用愁了。”
标准化升级
做强食用菌基地
站在数字化温控大棚前,技术员王海波正指导农户调整湿度传感器:“温度25℃、湿度85%是香菇的‘黄金生长点’,过去全凭经验,现在手机就能实时监控。”他身后的菌棒生产线上,自动化设备正将木屑、麦麸精准配比,高压灭菌仓腾起阵阵白雾。
作为北方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卧龙镇以“破茧”之势推动产业革新:整合17家散乱菌棒生产点,建成3个万吨级智能化菌棒厂;为56个老旧园区换上“智慧芯”,物联网系统让菌棚湿度误差控制在±2%;连房前屋后的“巴掌地”都架起立体菌架,留守老人赵桂芳边码放菌袋边说:“镇里派技术员手把手教,我家后院这半亩地,一年能多挣八千块钱。”
精深加工
延伸壮大产业链
走进平泉市中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香菇馄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工人们将刚采摘的鲜菇送进真空锁鲜机。“以前鲜菇卖不完只能晒干,现在深加工让附加值提升5倍。”中润生物公司负责人齐艳斌举起一盒即食香菇脆片,“这款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很火,连菌柄都做成调味粉出口海外。”
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从香菇中提取β-葡聚糖。“这种天然免疫增强剂每克售价超千元,两条多糖提取新生产线投产后,每年能‘榨’出两吨‘免疫液体黄金’。”在隆宏生物公司负责人王彦军看来,要让每朵香菇都物尽其用。
科技创新
食用菌产业跃上高端
在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育种室,研发人员马晓阳小心揭开恒温箱,这里正在培育花菇新品种。
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平泉市卧龙镇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依托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密切院企合作,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升食用菌的产量、品质和附加值,推动食用菌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卧龙镇获评省级科研成果11项、国家认定自主研发品种2个。
“香菇周年化栽培集成模式”领跑全国,不仅让反季出菇成为可能,而且实现了降成本、低损耗、高成活、减污染、增产量。
燕塞、中润、瀑河源等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户共同发展,形成产业联动、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卧龙镇始终把做大做强做优食用菌产业作为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卧龙镇食用菌及相关产业从业农户达6000余户,助力农民年增收12700余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菇农端上科技“金饭碗”,乡村振兴的菌香之路越走越宽广。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