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航空航天装备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千际投行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国防装备升级需求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2030年航空装备采购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为航空航天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齐萌 深圳报道
近年来,航空航天装备行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千际投行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国防装备升级需求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2030年航空装备采购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为航空航天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在航空航天装备发展的进程中,超材料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是新一代航天航空装备的必然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唯一性。
全球超材料龙头企业光启技术(002625.SZ)董事长刘若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传统技术无法完成复杂功能结构设计、制造和量产,超材料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是新一代航天航空装备的必然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唯一性。
航空航天装备万亿市场崛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聚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1年8月,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发布的《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中,也强调了加快航空装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重要性,以及推动专用装备自主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目前,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日益复杂,航空航天装备行业更是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
当前,航天航空装备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各家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显示,美国三大主机厂2024年总收入达到10063亿元人民币,累积积压订单均创历史新高,达到33071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三大主机厂2024年总收入为1610亿元。随着当前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每年15%—20%的发展增速,未来通过深化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产业生态、拓展国际市场及布局未来赛道,将推动我国航空航天产业从千亿级规模步入万亿级规模,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随着我国对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该行业正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与美国的差距正逐步减小,后续甚至有望实现追平与超越。
对此,一位不具姓名的行业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未来十年,中国的新兴支柱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其中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将从千亿规模逐步向万亿级规模跃迁。”
不过,刘若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传统技术无法完成复杂功能结构设计、制造和量产,超材料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是新一代航天航空装备的必然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唯一性。具体而言,超材料与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复杂功能结构的需求高度契合,可有效满足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对轻量化、高性能、多功能等方面的严苛要求。
光启技术方面也对本报记者指出:“此前,超材料技术在尖端装备领域面临不少挑战,包括飞机在超音速、大机动飞行下,需要特殊的刚度设计,结构刚度往往需要通过增重来提高,与飞机轻量化目标冲突的挑战,以及复杂功能结构在超音速、大机动、大过载飞行使用条件下,须具备40年的寿命,同时还需要具备众多功能性能,如此高质量、高可靠、高性能与大规模低成本需求相冲突等。”
超材料量产引领市场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光启技术目前已实现了对上述技术挑战的攻关,公司已实现复杂功能结构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量产。数据显示,光启技术已累计产出约16.31万件各类超材料零部件,整体良品率高达97.51%,实现了复杂功能结构超大规模量产的革命性突破。
刘若鹏用1076组大数据详细展示了光启在推动超材料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所构筑的强大技术壁垒,具体包括729亩、55.23万平米全国性超材料研制、产业基地;4641套定制化超材料专用设备,8646套超材料定制化特种工装,161款定制化基础材料;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超材料设计技术文档、38.28亿字超材料工艺制造大纲;1331万行设计源代码、220万条实测成像图和8000万条实测曲线等。
此外,据了解,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融合几十类功能、数千项性能指标,实现全面达标,产品技术应用覆盖了所有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叠加超材料技术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深度渗透,光启技术有望重构万亿级市场的竞争格局。
除了大力拓展航空航天主航道,光启技术的业务版图还广泛覆盖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电子装备、海洋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公开资料显示,光启技术于2024年底在乐山市投资建设“先进低空无人机产业链总部基地项目”,成功进军低空经济领域,预计2025年开始小批量交付,设计月产能为1万架。
据光启技术方面透露,目前,公司各大基地也正在加速建设,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公司将逐步释放大规模产能,为超材料技术在航空航天、智能汽车、低空经济等下游广泛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公司将打造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核心产品技术的超级平台,坚持‘1+7+N’战略聚焦尖端工业领域赋能发展,并探索低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应用场景。发布会内容层层递进,从航空航天装备行业发展到光启核心力量,再到未来展望,清晰勾勒出光启技术的前行路径,标志着光启技术从技术突破全面走向产业引领阶段。”刘若鹏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