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届年轻人,活在消费品大爆炸的时代,这也让攒钱变得难上加难。咖啡要续命,盲盒会上头......形形色色的消费场景总在掏空我们的钱包。
这届年轻人,活在消费品大爆炸的时代,这也让攒钱变得难上加难。咖啡要续命,盲盒会上头......形形色色的消费场景总在掏空我们的钱包。
在这样的年纪,"买房"对多数人更是天方夜谭。然而,英国小姐姐Charlie Sanderson却靠着“抠门”,在曼彻斯特豪横拿下三套房。
Charlie今年26岁,她每年的收入有4.1万英镑,这笔收入原本可以让她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她却奉行老一辈的生活理念,制定严格的预算,将消费降到最低,每月留个非必需品的花费仅有区区50英镑。
靠着勤俭节约,Charlie现在已经拥有了三处房产和超过2万英镑的存款。
而且今年,她计划节省下1万英镑,并为购入人生中的第四套房做准备。为了纪念这一里程碑,Charlie还计划在明年“大花一笔”——去日本旅行。
在网上,Charlie分享了自己在过去三个月中如何最大化利用50英镑的秘密。
1月份,她购买一些巧克力,总共花了5.05英镑。她还去了Nandos吃饭,花了4.50英镑。
“这是最能省下钱的一个月,”Charlie解释道。“圣诞节期间我参加了很多社交活动,吃了很多零食,感觉其他什么都不需要。”
2月份,Charlie花的钱更多了!她声称自己用50英镑预算“买了许多好东西”。
她享受了一次金额为11英镑的外出就餐,又花费12英镑去电影院看《BJ单身日记》,还吃了一包爆米花。
她还购买了一个价值1.6英镑的Nandos冰淇淋、花1.99英镑买了一个迷你菲力汉堡,并且花20.2英镑在Wagamamas用餐。
当然,最让Charlie自豪的是,她只花13便士就打了一次保龄球。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她是那天的“神秘顾客”。在英国,神秘顾客可以通过伪装普通消费者进行消费评估来赚取外快。
Charlie笑称自己是"副业达人",因为她会研究各种各样的优惠规则。比如通过参与问卷调查、市场调研获取优惠价,或者充当“神秘顾客”。Nandos的商品就是她用优惠券购买的。
3月,Charlie总算“奢侈”了一把,花17.50英镑在外面吃披萨和奶油蛋卷,花18.34英镑购买葡萄酒和零食,还消费了6.94英镑购买葡萄酒和套餐。不过,她的总支出仍低于预算,为42.74英镑。
Charlie说道:“尽管花销少,但我把所有想做的事几乎都做了一遍,因为我把它们分散在不同的月份,并优先安排对自己重要的事。如果我这个月侧重工作午餐社交,下个月就安排与闺蜜的聚会。”
“感觉50英镑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Charlie总结道。
在另一个视频中,Charlie更详细地介绍了她如何安排自己的工资,以便每月尽可能省下钱。
Charlie每月的净收入大约为2,500英镑,她每月雷打不动,会将1,000英镑存入她的现金储蓄账户(cash ISA)。
然后她会将50英镑存入股票和股份个人储蓄账户(stocks and shares ISA),金额会根据具体情况浮动。
上个月,她为日本旅游攒下了320英镑 ,然后又将1,100英镑存入联名账户,用于支付账单等必需品。
Charlie表示,她会用电子表格记录每一笔开支,以防止超出预算。而且她已经不再使用信用卡——尽管她在购买第一套房子之前曾用过信用卡来建立自己的信用评分。
为了减少开支,她只有在特殊场合或朋友邀请时才会外出就餐或叫外卖。 在复活节,她也会自制饼干而不是赠送复活节彩蛋来省钱。
Charlie说,今年她不会买衣服,除非是一些必需品。对于化妆品,她也会申请免费样品来解决。
她说:“我还会对朋友邀请我做的一些事情说‘不’,因为我没钱做所有的事情。优先排序是关键!我还会建议低成本或免费的活动。”
在Charlie分享了自己“极限储蓄”的生活后,也炸出了一堆网友。有人留言敬佩这种毅力,但也有人担忧这种极简生活是否值得一过。
“你赚了4万英镑,但只在非必需品上花了50英镑?你是为某个目标攒钱还是你余生开销都将很贵?”
“求你活得轻松点,生命短暂,你不需要4栋房子。”
“你的自控力令人惊叹!但你到底是为什么攒钱?”
“这让我很难过,生命只有一次。预算很好,但谁知道明天会怎样,享受生活。”
还有人扒完计算器一看,自己消费金额的零头都比Charlie的多得多。
其中一人说道:“我给自己1,100英镑用于非必需品,但我没有存款。基本每个月的第二周就会花完。”
还有人补充道:“我光是娱乐消费的预算就要1,000欧元,你是怎么度过的?”
网友们各有各的看法,可Charlie“执念”于买房这事并不难理解。
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的房价持续上涨,房租也越来越高,早买早省,可以跳出为房东打工的循环。另一方面,房产确实是一种积累财富的手段,手握多套房产,以后可以通过出租获取租金,也可以等待房产升值变现,为以后的生活和养老提供保障。
如果是你,愿意为买房“吃苦”吗?
留言区讨论吧~
来源:英伦房产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