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性格最像马斯克,他们有五个相同点,但务实作风王传福更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13:01 1

摘要:在中国商界,如果要找一个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性格相似的人物,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雷军、李想,甚至是最近风头正盛的何小鹏。但我认为,真正能在“疯狂创新、颠覆行业、不按常理出牌”这几个维度上与马斯克相提并论的,或许只有一个人——比亚迪的王传福。

在中国商界,如果要找一个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性格相似的人物,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雷军、李想,甚至是最近风头正盛的何小鹏。但我认为,真正能在“疯狂创新、颠覆行业、不按常理出牌”这几个维度上与马斯克相提并论的,或许只有一个人——比亚迪的王传福

我以前在部队工作,对社会上的事接触不多,但这两年离开部队,我研究了一些在商业上的成功人士,我认为王传福和马斯克有这个几个共同点:

一是他们二人都有同样“疯狂”的创业基因。马斯克以“疯狂”著称,从PayPal到特斯拉,再到SpaceX,他的每一步都像是在挑战不可能。而王传福的创业史同样充满传奇色彩。

1995年,王传福辞去体制内工作,用借来的250万元创办比亚迪,最初只是做电池代工。当时,日本企业垄断了全球电池市场,没人看好中国公司能突围。但王传福不信邪,他带领团队逆向研究日本技术,用半自动化+人工的方式降低成本,硬是在几年内抢占了全球镍镉电池市场40%的份额。

这种“用最土的办法干翻最先进的技术”的作风,和马斯克早期用二手火箭零件拼凑出SpaceX的猎鹰1号如出一辙。

二是他们二人都有颠覆行业的“赌徒心态”。马斯克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敢赌。特斯拉当年濒临破产,他押上全部身家;SpaceX前三次发射全部失败,第四次再失败公司就完蛋,但他仍然坚持。

王传福也有类似的“赌性”。2003年,比亚迪刚在电池行业站稳脚跟,他就宣布进军汽车行业,而且要做电动车。当时,全球电动车市场几乎为零,连丰田、大众都在观望。内部反对声一片,投资人觉得他疯了。但王传福说:“燃油车我们追不上,电动车大家都没经验,我们反而有机会。”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2023年,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2024年,比亚迪又推出“仰望U8”,直接对标奔驰大G,售价百万级,彻底打破国产车“低端”的刻板印象。

三是他们二人都有技术狂人的偏执。马斯克对技术的痴迷是出了名的,他亲自参与特斯拉的电池研发、SpaceX的火箭设计,甚至半夜给工程师发邮件讨论细节。

王传福同样是个“技术控”。他早年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工程师,创业后仍然保持工程师思维,甚至亲自拆解竞争对手的车型研究。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就是他主导研发的,直接挑战了松下、LG等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

更夸张的是,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从电池、电机、电控到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甚至轮胎、玻璃都能自己造。这种“不依赖供应链”的玩法,和马斯克的“超级工厂”理念高度相似。

四是他们二人都有不按常理出牌的营销风格。马斯克擅长用社交媒体制造话题,从“狗狗币”到“Cybertruck发布会砸车窗”,每一次都能引爆全球讨论。

而王传福虽然低调,但比亚迪的营销也越来越“马斯克化”。比如:“仰望U8”横着开:发布会上,比亚迪让百万级豪车原地掉头、横向移动,直接颠覆传统汽车驾驶逻辑,全网刷屏。再比如,“秦PLUS降价掀桌子”:2024年初,比亚迪突然宣布秦PLUS降价至7.98万,直接逼得合资燃油车集体降价,所以有人说,比亚迪这是不给对手留活路。这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的风格,和马斯克的“特斯拉降价逼死竞争对手”如出一辙。

五是他们二人都有一颗面向未来的野心,那就是目光不停留在车上。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是火星移民,特斯拉只是他能源战略的一部分,SolarCity、Neuralink、星链(Starlink)都在布局未来。

王传福的野心也不仅限于汽车。比亚迪的“云轨”已经在国内外多个城市落地,未来可能颠覆城市交通;比亚迪电子代工了苹果、华为等巨头的产品;比亚迪储能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二。

他甚至说过:“未来比亚迪可能比华为还大。”

最后我要说的是,中国的“马斯克”,可能比美国的马斯克更加务实。王传福和马斯克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应该是风格,马斯克高调张扬,王传福低调务实。但骨子里,他们都是“疯子+赌徒+技术狂人”的结合体。

如果说马斯克是“科幻狂想派”,那王传福就是“中国实干派”。一个用推特改变世界,一个用工厂颠覆行业。

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很可能就是“马斯克 vs 王传福”的终极对决。而这一次,中国公司未必会输。

来源:孙绪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