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崔寒柏的作品在书法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也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华书法的魅力。
崔寒柏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天津市行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
全国首届翁同龢奖最高奖
全国首届楷书展最高奖
全国第二届册页展最高奖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
崔寒柏的作品在书法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也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华书法的魅力。
三月,春和景明,我与闺女轻装简行,一路向北,奔赴天津。凌晨三点半,踏入这座阔别已久的城市。时光悠悠,虽说“十年人事几翻番”,但这里的街巷仍保留着老模样,熟悉的马路蜿蜒向前,空气中弥漫着煎饼果子与鲜榨果汁的香气,瞬间将我拉回往昔岁月。
我们预约了下午三点拜访崔寒柏老师。恰逢女神节,街道上车水马龙,拥堵不堪。从酒店打车寸步难行,无奈之下,我们转乘地铁,抵达香港路国际村附近。按响门铃后,他的总代理松云阁马总迎了出来,引领我们前往三楼。此时,距离崔老师下午的直播课已近,杨蕾老师正在一旁悉心研墨。见我们进来,她微笑示意我们先就座,随后贴心地送上茶水。
崔老师起身相迎,算起来,距上次见面已有六个春秋。他风采依旧,容光焕发,健谈如初。一谈及书法,便滔滔不绝,一个小时内妙语连珠,内容丰富得毫无重复之感。
我自幼受学校老师影响,对书法的认知颇为局限,总觉得正楷才是书法的正统。直至遇见崔老师的行书,那行云流水般的笔锋,犹如灵动的龙蛇在纸上游弋,笔画之间的牵丝引带,似有生命般相互顾盼、呼应,若即若离。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气,时而灵动俏皮,时而端庄沉稳,与正楷的规整截然不同,却有着一种独特的、不羁的洒脱韵味。那一刻,我才恍然惊觉,书法的天地竟如此广袤无垠,行书所蕴含的自由与奔放,深深触动了我,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狭隘的认知,内心满是渴望,迫切地想要深入探寻行书这一神秘领域,去领略其中独有的艺术精髓。
过往,崔老师曾为我题写书斋名,撰写《心印留香》诗跋,还寄来一通信札《回乡帖》,皆以行书呈现。他常说,行书与草书注重随心而发,更易入门,能让人在笔墨间尽情抒发情感。
我把这次见面叫做省亲归来。一别经年,刚踏入那熟悉的小院,往昔跟随老师习字的画面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重逢时,他眼中的温和依旧,寒暄几句后,便引我进书房。满室墨香萦绕,墙上挂着他新写的作品,笔力更胜从前。
我们促膝长谈,从书法的笔法结构,聊到这些年各自的生活。他耐心解答我在书法路上的困惑,言语里满是对后辈的期许。临走时,老师赠我一幅字,还叮嘱我坚持练习。归途上,手中的墨宝似有千斤重,心中满是温暖与力量,这次“省亲”,又为我的书法之路点亮了新的方向。
(我们就着书法与生活聊了起来,言语间满是轻松愉悦。崔老师妙语连珠,逗得大家笑声不断。意犹未尽时,我提议合影留念,他欣然应允,脸上挂着招牌式的爽朗笑容,主动站到我身旁。快门按下的瞬间,画面定格,记录下这次重逢,也留住了这份珍贵情谊 。)
崔寒柏书法近作
《印光禅师句》
《袁枚句》
《何籀•宴清都》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华严集联》
《辛弃疾•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王维•白石滩》
《虞世南 •蝉》
《金刚经句》
《李白•秋浦歌》
来源:书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