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说最直接的,地里的庄稼咋办?就拿咱们隔壁村来举例,根据村里的统计,过去五年里,因为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老人陆续离世,大概有100多亩土地无人耕种,撂荒率达到了20%。以前每到丰收季,金黄的麦浪、沉甸甸的稻穗,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可现在呢,这些撂荒的土地
咱都知道,农民和农村那可是紧紧绑在一起的。要是农村没有农民,那可真是不敢想,变化肯定翻天覆地!
先说说最直接的,地里的庄稼咋办?就拿咱们隔壁村来举例,根据村里的统计,过去五年里,因为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老人陆续离世,大概有100多亩土地无人耕种,撂荒率达到了20%。以前每到丰收季,金黄的麦浪、沉甸甸的稻穗,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可现在呢,这些撂荒的土地长满了野草。没人种粮食,不仅少了这份热闹,粮食产量也得大幅下降。咱们国家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庞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某地区因为大面积土地撂荒,去年粮食产量直接减少了500吨,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粮食供应一旦出问题,粮价说不定就会跟着上涨,影响的可是咱老百姓的生活。
没了农民,农村的村子也会变得冷冷清清。以前邻里之间热热闹闹,东家串串门,西家唠唠嗑,农忙时还互相帮衬。现在呢,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一走,房子空了,村子里安静得可怕,那些传统的乡村文化和习俗也慢慢没了传承。像以前的社戏、手工编织,都是农民们口口相传的宝贝,没人了,这些也就渐渐消失了。
那政府能不能全面开发这些没人种的土地呢?政府肯定是有这个实力和决心的。现在农业科技越来越发达,政府可以引入大型农业企业,搞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就比如在东北地区,某县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引入农业企业,目前已经实现了超5万亩土地的规模化种植。他们用无人机播种、施肥,用智能设备监测土壤湿度和农作物生长情况。这样一来,效率比以前农民一家一户种地高多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 - 5倍。
而且政府还能在土地上搞一些特色产业。比如说,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把荒地改造成花海、采摘园,吸引城里的游客来玩,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又能让农村重新热闹起来。在南方的一个小镇,政府将闲置土地打造成了大型的油菜花观赏基地,每年花期能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增收超500万元。还能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把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
但是,全面开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开发得花不少钱,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培训人员,哪哪都需要资金。据测算,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厂,前期投资至少需要500万元。而且农村的土地情况复杂,有的土地零散,整合起来难度大。还有,农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虽然没人种了,但要流转土地、改变用途,也得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
农村要是没了农民,问题还真不少。不过政府在应对土地无人耕种、全面开发农村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办法和潜力的。只要一步步解决难题,相信农村就算面临新的变化,也能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继续焕发生机。
来源:乡下乡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