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川古梨园始建于明代,现存百年以上古梨树九千余株,被誉为“植物界奇迹”和“活植物标本”。在直播现场,小明与陈行甲老师身处梨园,向观众展示古梨树的沧桑与生机。这些古梨树不仅是自然遗产,更是皋兰农民的“绿色银行”。小明在直播中动情地说:“每一颗软儿梨、每一碗禾尚头
黄河边、古梨园、梨花开!4月9日,“小明正能量”直播团队携手陈行甲老师走进皋兰县什川镇万亩古梨园,开启甘肃农特产品专场直播活动。
百年梨园见证“云端助农”新实践
什川古梨园始建于明代,现存百年以上古梨树九千余株,被誉为“植物界奇迹”和“活植物标本”。在直播现场,小明与陈行甲老师身处梨园,向观众展示古梨树的沧桑与生机。这些古梨树不仅是自然遗产,更是皋兰农民的“绿色银行”。小明在直播中动情地说:“每一颗软儿梨、每一碗禾尚头面,都承载着皋兰人民的千年农耕智慧。”
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永波说:“今天很荣幸能参与到小明正能量的直播中,我带来了软儿梨、热冬果和软儿梨汁,在直播间也非常受欢迎,销量很不错。同时,这次直播对产品宣传和后期销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梨花马上就盛开了,欢迎大家来什川品尝软儿梨、热冬果。”
“百年梨+劲道面”撬动大市场
直播活动重点推介了软儿梨、热冬果、禾尚头等特色农产品,展现了皋兰农产品的多元魅力。“软儿梨”,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历经“发汗”“化心”“冷冻”三重工艺,果肉如“水果冰淇淋”,酸甜适口,润肺止咳;“热冬果”,将冬果梨煮熟后加入冰糖、花椒,是兰州冬季街头的“暖心神器”,被誉为“天然止咳剂”;“禾尚头”长寿面,以禾尚头小麦粉加工制作,口感筋道,搭配浆水或臊子,还原西北农家风味。
直播中,一碗热气腾腾的禾尚头臊子面让网友直呼“隔着屏幕都闻到了麦香”。据悉,皋兰禾尚头小麦种植历史逾500年,因耐旱、高蛋白、零化肥农药的特性,曾作为明清贡品,更被赞为“陇原一绝”。皋兰金星燎原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正芳说:“希望今天能通过小明正能量直播间,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皋兰的非遗特色农产品禾尚头面,让我们皋兰地道的禾尚头面能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本次直播借助“小明正能量”直播团队粉丝多、直播带货能力强、直播方式独特等优势,搭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特产品销量。
“公益+流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陈行甲老师在直播中分享了与皋兰的不解之缘,“这是我第四次来到皋兰,每次都能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直播不是终点,而是帮助他们打通产业链的起点。”他说,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农产品的直播,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能够出圈,让更多田间地头的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地受益。
小明正能量团队负责人舒明说:“今天的这场直播很有意义,首先让广大网友感受到了什川古梨园的魅力,梨花盛开有半个月的花期,大家可以来古梨园打卡,感受梨园的壮观和梨花的美;其次现场向全国的网友推荐了来自甘肃各地的农产品,使甘味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欢迎全国各地的网友,走进甘肃、了解甘肃、了解皋兰,品美食赏美景。”
活动不仅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拓宽了农产品销路,更让千年古梨园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课堂。正如歌曲《梨花开又放》,“洁白的梨花落在妈妈头上,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这场跨越时空的“云端约会”,让古老的黄河文明与现代电商碰撞出璀璨火花,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
来源 | 皋兰发布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来源:微游甘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