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的球友,对于“先上台”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和争论。有人觉得“先上台”很好,代表安全、机会、不失分。但有人认为这是消极被动,他们认为打球应该要积极主动抢攻,更好是凭质量快速得分。如果回球质量不足,过去了也等于是送分。
本文为@不懂球的法兰克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不同的球友,对于“先上台”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和争论。有人觉得“先上台”很好,代表安全、机会、不失分。但有人认为这是消极被动,他们认为打球应该要积极主动抢攻,更好是凭质量快速得分。如果回球质量不足,过去了也等于是送分。
那么笔者是如何看的呢?
球友们如果有参加外面比赛,并且有和陌生对手交手的经验的话,应该会同意,绝大部分每个球都在前三到五板解决战斗,而且发接发得占到比赛约七成的重要性。
开始大家都在摸索和熟悉对手,如果不适应对方发球,自己又没能很快很好的发挥,有可能会产生比较多的失误,然后心虚手软,影响后面发挥,最终一下子就唏哩呼噜地被结束比赛了。
此时,如果我们能先抛弃质量的要求,争取打好每一球,让每球“先上台”再说,可能会有助于我们逐步冷静下来,进而处理好后面的比赛。
此外,看看业余开球网1800分以下的比赛,会发现打法五花八门。框架动作标准的球友,很多未必会笑到最后。有人的动作几乎像是新手,但是比赛起来就是能上台又打不死,反而能胜过许多有能力爆冲的球友们。另外还有所谓“铁搓党”,打球看来软绵无力,但是对方不好上手,容易心浮气躁追求你抢攻而失误败阵。有的发球特别好,让基本功看来漂亮扎实的对手根本没有发挥攻势的机会。
说实话,有时可能不是比赛谁打得好,而是比赛谁失误少。谁吃球少,此时“先上台”就是更重要的金科玉律了。
业余球员如此,那专业球员呢?他们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常看球的朋友们应该都熟悉侯英超主播,常常听他说过,“不要急,先拉转拉上台”、“就这样稳稳的先上台”、“唉,打慢一点上台再说嘛”!
对此,如果有些球友觉得侯主播太消极而且级别不够的话(评论区言论…),那我们再来看看龙队如何说?根据之前的全运会报道,当马龙面对“和黄友政配双打都沟通了什么”的提问时答道:“我会把我技术和心态上的经验分享给他,为他提供一个参考。”黄友政则揭秘道,在双打比赛中,马龙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先上台”。
当然,其实没有什么打法是绝对好绝对优的。但说到比赛,就一句话,“赢球是硬道理”。只要能赢球,如何适合自己就如何来。如果自己有把握有优势发挥好,那当然尽量积极主动先上手上质量,不然过于被动谨慎,确实不利于整体战局。
但如果自己手感不顺、不适应对方,或是陷入胶着时,那么选择“先上台”不但未必消极,反而还有其积极的意义。毕竟,能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而且先上台以后,对方也可能失误的是吧?
所以,球友们下次打球的时候,或许可以亲身试着多提醒自己“先上台”,看看能否让自己的战绩更加提升?
来源:乒乓国球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