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朝鲜经济最荒诞的AB面:一边是女工们用0.3元/小时的工资支撑全球高端假发市场,另一边是价值7万亿美元的矿产在制裁铁幕下沉睡。
“你网购的韩式假睫毛,可能产自朝鲜女工布满老茧的指尖。”
这个看似魔幻的剧情,正是中朝贸易最真实的写照。2023年,朝鲜向中国出口额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57%是假发和假睫毛
——这个数字背后,藏着朝鲜经济最荒诞的AB面:一边是女工们用0.3元/小时的工资支撑全球高端假发市场,另一边是价值7万亿美元的矿产在制裁铁幕下沉睡。假睫毛工厂的凌晨四点
在朝鲜南浦特别市的厂房里,26岁的金慧善已经连续工作14小时。她左手捏着直径0.07毫米的貂毛,右手用镊子将其精准植入仿真睫毛带上。这项需要显微镜操作的工艺,中国工厂开价0.8元/簇,朝鲜工人只能拿到0.2元。
“我们睫毛车间的温度必须恒定23℃,但宿舍冬天只有5℃。”一位脱北者在回忆录中写道。正是这样极致的成本控制,让朝鲜成为全球假睫毛产业链的“隐形心脏”——中国每年从朝鲜进口的1821吨假发制品,经青岛平度加工后贴上“韩国工艺”标签,最终以30倍价格出现在欧美美妆店。
更戏剧化的是,疫情期间全球假发价格暴涨期间,朝鲜因封锁导致产能腰斩,义乌商人不得不用无人机向朝鲜工厂空投原材料。“睫毛就是外汇,睫毛就是汽油。”丹东海关工作人员透露,朝鲜运输假睫毛的卡车享有“绿色通道”,凌晨过关时连X光机都不敢多照,生怕脆弱的睫毛受损。
无烟煤里的黑色幽默
深夜的鸭绿江畔,60岁的中国货车司机老张正在排队装货。他面前是朝鲜茂山铁矿的露天矿场,探照灯下,生锈的国产挖掘机正啃噬着品位63.5%的富铁矿——这些本该炼成高端钢材的矿石,此刻却被碾碎成每吨60美元的铁矿粉。
“知道朝鲜人怎么修挖掘机吗?用锤子砸到能动为止。”老张拍着方向盘苦笑。由于联合国制裁禁止向朝鲜出口重型机械零件,价值百万的挖掘机往往半年就报废。更讽刺的是,朝鲜对华出口的主力产品无烟煤,在丹东港堆场与山西煤并肩而立,但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东南亚进口”才能进入中国市场。
这出黑色幽默的代价是沉重的:朝鲜工人冒着塌方风险手工开采的每吨煤,换来的不过是2袋中国面粉。而在平壤某外资商店里,一袋10kg中国大米标价相当于朝鲜工人半月工资。
水电站的“卖血式供电”
凌晨两点,朝鲜惠山青年铜矿的宿舍区突然断电。黑暗中,矿工李哲浩摸出中国制造的充电台灯——这台用3个月工资换来的神器,正靠着白天晒过的太阳能板蓄电。而就在50公里外,中朝界河鸭绿江上的水电站,正将朝鲜境内发出的电力源源不断输往中国。
“我们停电是为了给北京亮灯。”这句在朝鲜电力系统流传的调侃,折射出残酷现实:朝鲜老旧电网每年流失40%电力,却仍要挤出5.36亿千瓦时卖给中国。2022年冬季,平壤某医院因电力短缺被迫用煤油灯做手术,同一时段,中国东北某滑雪场的霓虹灯正用朝鲜电力点亮夜空。
人参包裹里的时代切片
在丹东中朝边民互市,朝鲜商人老崔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中国大妈。“开城高丽参”的招牌下,他偷偷将中国抚松人参装进朝鲜包装袋。“真正的高丽参早被军方收走了,这些是黑龙江的‘移民参’。”老崔眨着眼说。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贯穿整个土特产贸易:朝鲜野生松茸用吉林延边冷链车运输,东海明太鱼干靠山东渔船转运,就连“朝鲜制造”的蜂蜜罐头,原料都来自中朝边境的跨境养蜂人。“所谓朝货,就是中国技术+朝鲜包装+跨国物流的混血儿。一位海关稽查员总结道。
当青岛假发厂老板用朝鲜代工的假睫毛赚取百万利润时,平壤百货商店里,中国进口的电饭煲标价抵得上朝鲜工人三年工资;当中国矿企以废铁价收购朝鲜铁矿时,朝鲜少年正用走私来的中国手机玩《王者荣耀》破解版。
这20亿贸易额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两个平行世界的残酷对照:
在丹东,朝鲜海鲜被做成398元/位的刺身拼盘;
在罗先,朝鲜渔民生吃变质鱼虾导致集体中毒;
在义乌,朝鲜假睫毛支撑起千万网红的事业;
在平壤,女工因长期用眼过度集体失明...
“我们不是在做生意,是在给两个时代的夹缝打补丁。”一位常驻朝鲜的中国商人如是说。或许只有当某天,朝鲜工厂能自主生产假睫毛包装盒,矿场能用上国产挖掘机,这场持续了三十年的“血汗换石油”的交易,才能真正迎来破晓时刻。
来源:百姓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