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导致成本飙升,美国哪些企业会涨价?人们生活有什么变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5:33 2

摘要: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无疑成为了当下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变量。这一政策不仅重塑了美国的贸易生态,更对美国国内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从制造业到零售业,从供应链到产品定价,诸多环节都因关税政策而面临严峻考验,企业与消费者都在这场经济浪潮中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无疑成为了当下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变量。这一政策不仅重塑了美国的贸易生态,更对美国国内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从制造业到零售业,从供应链到产品定价,诸多环节都因关税政策而面临严峻考验,企业与消费者都在这场经济浪潮中艰难前行,寻找着各自的应对之策。

特朗普于4月9日宣布,将对大多数国家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期限延长90天。这一消息传出,许多公司老板或许会松一口气。但是,这口气还未完全松下,现实的压力便接踵而至。虽然加征高额关税的期限有所延缓,但10%的基本关税仍然适用。

不仅如此,暂停征收的措施不会延伸到那些报复的国家,其中中国便是典型代表。此前,中国为应对美国不合理的贸易政策,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84%。

这种针锋相对的贸易摩擦,使得美国相关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上举步维艰。对于美国国内那些依赖进口中国原材料、零部件的企业而言,成本的大幅攀升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这仅仅只是特朗普关税政策持续影响的一个缩影。

尽管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飙升12%,创下近二十年来的最大涨幅,但波动性指标仍然高得令人担忧。这一现象背后,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是重要因素。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的实际关税税率已大幅上升,对从钢铁、铝到汽车和中国商品的所有产品都征收了关税。

以钢铁行业为例,美国对进口钢铁征收高额关税,本意是保护国内钢铁产业。但是,这一举措却导致依赖钢铁作为原材料的下游企业,如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成本急剧增加。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钢铁成本的提升使得整车的制造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空间以及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成本劣势,美国制造的汽车在价格方面可能无法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竞争,这对于美国汽车产业的出口无疑是沉重打击。同样,机械制造企业也面临着类似困境,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过高的生产成本可能导致企业失去订单,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

而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它们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下,处境更为艰难。一些依赖进口零部件进行生产的中小企业,可能因为关税导致成本上涨,无法维持原有的价格优势,进而失去客户。

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可能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而面临倒闭风险。这些中小企业在经济体系中如同毛细血管,它们的生存困境将逐渐影响到整个经济生态的健康发展,引发失业增加、经济活力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阴霾笼罩下,企业老板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否要提高价格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关税。这一决策绝非易事,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供应链。在美国现行的关税制度下,像苹果这样严重依赖中国的企业将面临成本膨胀,从而面临最大的提价压力。

苹果公司的众多产品零部件在中国生产,然后运往美国进行组装和销售。关税的增加使得其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大幅上升,如果不提高产品价格,利润空间将被严重压缩;而提高价格又可能导致消费者因价格因素而转向其他品牌的产品,市场份额受到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定价权”。摩根士丹利银行指出,雅诗兰黛和可口可乐等销售高端品牌产品的公司业绩良好,而美元树等销售低端产品的公司则影响力较小。定价权也体现在利润率上。美国制药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折旧摊销前)约为35%;而消费必需品销售商的利润率仅为5%左右。

高端品牌产品由于其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忠诚度较高,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像雅诗兰黛这样的公司在面对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时,更有可能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并且消费者依然愿意为其品牌买单,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率。

销售牛奶或钢铁等商品化、同质化产品的公司也可能会转嫁成本。这是因为他们的利润非常微薄,以至于采取任何其他行动都有可能让他们破产。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微薄的利润空间使得他们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来消化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

对企业来说,一线希望是他们从最近一轮通货膨胀中吸取了教训。企业通过一系列策略让消费者对高价产品保持兴趣。引人注目的促销活动便是其中之一,企业会在特定时期推出大幅折扣、满减等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

另一个策略是向消费者解释价格上涨的原因。去年,总部位于东京的零食制造商提高了其玉米泡芙棒的价格。该公司在社交媒体网站X上公开道歉,将此归咎于原材料成本上涨。这种坦诚的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消费者的理解。

大众汽车将在美国销售的汽车标价中逐项列出关税成本,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价格上涨并非企业恶意抬价,而是外部因素导致。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试图减少消费者因价格上涨而产生的抵触情绪,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虽然企业在努力应对关税带来的挑战,但对消费者来说,好消息却不多。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以进口汽车为例,由于关税的增加,汽车经销商不得不提高汽车售价。原本一辆售价30万元的进口汽车,在关税提高后,价格可能上涨到35万元甚至更高。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5万元的差价可能需要他们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积攒。而且,汽车价格的上涨不仅仅影响到购车成本,后续的保险费用、维修保养费用等也会相应增加。这使得许多原本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不得不推迟甚至放弃购车打算。

在食品领域,一些进口食品的价格也因关税而上涨。原本每周可以购买一次进口巧克力作为家庭零食,现在可能一个月才舍得买一次。而对于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本土食品企业,其产品价格也可能因原材料成本上升而提高,消费者在购买面包、饼干等日常食品时,也会发现价格变贵了。

消费者在面对价格上涨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选择要么是接受更高的价格购买所需产品,要么是寻找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品。但在很多情况下,替代品的质量、性能等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在这场战争中艰难求生,通过各种策略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不确定性;消费者则在背后默默承受着价格上涨的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未来,随着关税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和消费者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考验,而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找到平衡与发展之道,将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字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来源:奇葩综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