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我在保定上学。保定是中国的肝炎多发区,因此,保定人谈“肝炎”色变,很是忌讳这个病。有段时间,我因为胃病,也倦怠,也厌食,心底生出对肝炎的恐惧。刚开始时,自己还故作乐观,笑着和同宿舍同学调侃:“我可能得了肝炎,大家要注意。”那时的我,以为不过是句玩笑话,没料
老祖宗有讳疾忌医的说法,最初的意思应该就是有病不愿看医生,至于后来的诸多演义与暗讽,是完全始料不及的。
当年我在保定上学。保定是中国的肝炎多发区,因此,保定人谈“肝炎”色变,很是忌讳这个病。有段时间,我因为胃病,也倦怠,也厌食,心底生出对肝炎的恐惧。刚开始时,自己还故作乐观,笑着和同宿舍同学调侃:“我可能得了肝炎,大家要注意。”那时的我,以为不过是句玩笑话,没料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的反应,瞬间从日常的轻松变得如临大敌。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加强戒备,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似在刻意与我保持距离。看着渐渐疏远的身影,我感到了十分的不舒服。我觉得他们无情无义、薄情寡义,所谓的同窗情谊,竟如此不堪一击。我一度心灰意冷了。
终于,检查结果如一道曙光,驱散了心头的阴霾——只是胃病。大家就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宿舍里恢复了原本的热闹与融洽,但我却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心中的那根刺,并没有因为结果的明朗而拔除,反而耿耿于怀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件事里,我倒没有讳疾忌医的念头,可同学们的反应,却像是讳疾忌人了。他们将我这个可能患病的人,硬生生地疏远在外了。
如今回想起来,无论是讳疾忌医,还是讳疾忌人,都是事到临头时的正常反应。当疾病的阴影笼罩,人们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戒备,这是对未知风险的恐惧,也是人性的一种体现。我曾埋怨同学的疏远,可设身处地,角色互换,我又能否坦然面对吗?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他人的反应而陷入情绪的泥沼。可细想一下,许多时候,那些看似伤人的举动,并非恶意,只是对无所适从的本能反应。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失意,而否定所有的情谊,也不能因一次的挫折,就对人性失去信心。释怀,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救赎。放下那些耿耿于怀的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才能轻装前行,以更豁达的心态,迎接未来。
2025.4.11下午
来源:草堂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