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市:农业项目春日“开门红”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15:50 2

摘要:早春时节,在浙江省平湖市的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随着独山港镇盐碱地改良工程复工、新埭镇蔬菜共富创业基地建设启动、新仓镇“蔬菜岛”共富大棚建设加快推进、农开区智慧农业示范园全力运转,全市一大批农业项目按下“快进键”,以实干争先的姿态冲刺今年第一季度“开门红

早春时节,在浙江省平湖市的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随着独山港镇盐碱地改良工程复工、新埭镇蔬菜共富创业基地建设启动、新仓镇“蔬菜岛”共富大棚建设加快推进、农开区智慧农业示范园全力运转,全市一大批农业项目按下“快进键”,以实干争先的姿态冲刺今年第一季度“开门红”。

在独山港镇临港综合开发项目现场,总投资4000万元的盐碱地改良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据介绍,这片地濒临大海,因长期受海水倒灌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但荒了又可惜。如何将1200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背后的三大技术路线,即物理排碱、生物转化和有机菌肥发酵,形成“治理组合拳”。

“后续,我们还计划引入‘稻虾轮作’模式,并建设育苗车间、秸秆处理设施及排碱沟渠等,将这片‘不毛之地’打造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预计6月底就能竣工。”项目负责人张炜告诉记者,后续还将通过2年至3年时间进行系统治理,逐步提升地力,最终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目标。

这头“垦荒”忙,那头施工热。在与独山港镇邻近的新仓镇,拔地而起了一座智能化“蔬菜工厂”,合作方为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基地取名“共富蔬菜岛”。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种植全过程的机械化与数字化管理,集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农业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体现出浓浓的“共富味”。

记者看到,在这“蔬菜岛”内,从育苗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数据记录与管控,直接将颗粒度精细到了“单个人、单棵菜”,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如果说这里属于样板间,那么一步之遥,将好品种、好装备、好技术、营销模式等整体输出,500多亩的共富大棚内,则体现出实打实的强村富民效应。

“经过‘蔬菜岛’试种后,我们会选出适应本地的种子用于共富大棚种植,再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最终形成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合作共富体系。”新仓镇党委书记陈慧刚介绍,目前,全镇9个共富大棚中有7个与“蔬菜岛”开展联姻,并且加速向新仓周边地区输出。“这样一来,村集体有保底收益加二次分红,老百姓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和增收岗位。”陈慧刚说。

离开新仓镇,再向北看,浙沪交界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里,Al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同样令人眼前一亮。新鲜生菜可能还未“反应”过来,经过3分钟车程,就跨越省界直抵上海的智联植物加工厂,最终化作“盒马超市”货架上的鲜蔬沙拉。这条横跨两地的供应链,如同一根绿色血管,为都市居民奉上最新鲜的美味。

这样的场景,将很快成为普遍现象。蔬菜供应链集团负责人费斌杰坦言,目前,正计划新建一个集即食蔬菜、即食水果、热厨一体配套的新工厂,投产后年加工能力将达1.5万吨。从筹划到规划,这张蓝图正“快马加鞭”落地,现已完成选址定位,即将开工建设。

更北边的新埭镇也不甘落后,1300亩蔬菜共富产业园建设同步提速。据了解,今年启动的蔬菜共富创业基地项目准备建设78亩连栋大棚、300亩单体大棚,配套数字化水肥一体化系统以及农产品产后分拣、冷链运输设施,从播种到采收,全链条闭环运行。得益于产业园所采取的“保底收益+考核奖励”机制,村集体每年有总投资额7%的租金收益,低收入农户还能享受10%专项回报,并且新增200个本地就业岗位。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建军介绍,去年37个签约农业农村项目中,目前已有33个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近3.6亿元,全市正以农业项目为引擎,加速绘就乡村振兴共富新图景。去年,平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均列嘉兴第一,同时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6亿元,超过97%的行政村收入达到160万元以上,还有3个行政村迈入了“千万俱乐部”。(方步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