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替代”到“引领”:国产医学影像龙头“秀肌肉”,硬核技术叫板GPS跨国三巨头|2025智·未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1 16:05 1

摘要:2025年4月8日至11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下称“CMEF”)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CMEF设置了22大主题展区,其中,医学影像作为医疗器械行业中发展最快,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板块,知名企业齐聚,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板块之一。《华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见习记者 蒋力 上海报道

当全球医疗影像巨头仍固守传统赛道时,一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技术革命已然掀起浪潮。

2025年4月8日至11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下称“CMEF”)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CMEF设置了22大主题展区,其中,医学影像作为医疗器械行业中发展最快,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板块,知名企业齐聚,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板块之一。《华夏时报》记者看到,多场新品发布此起彼伏,观众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跨国医学影像三巨头“GPS”(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的展台上,“中国制造”的标语与本土企业的“出海”成果遥相呼应,构成本届CMEF展会最耐人寻味的风景。

在这场全球近5000家企业角逐的盛会上,国产医学影像巨头不再满足于硬件参数的比拼——迈瑞医疗的“数智实验室”打通检验数据孤岛,联影医疗的“元智”大模型让影像自由流动,万东医疗的AI智算平台则试图重构磁共振全链路。

这些硬核创新背后,不仅是国产设备从“替代”到“引领”的质变,也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信号。

当跨国企业加速本土化时,中国品牌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战场。多位参展商对本报记者说,随着AI时代的来临,医疗影像数据成为行业的“新石油”,未来竞争核心将从单一硬件参数转向数据规模与质量,这推动国产影像巨头正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技术+生态”服务商转型。

技术破冰:国产影像设备迈入“超高端”时代

在3号馆内,以“大健康 新智变”为主题的联影医疗展台成为焦点,其发布的全球首创双宽体CT成像系统uCT SiriuX,首次将宽体探测器与双源两种超高端CT系统形态强强结合。

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前超高端CT分为两大主流系统形态,即单源宽体探测器和双源窄体探测器。此前,国内外各厂商的高端CT均基于上述形态之一,并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案实现能谱成像,以提供组织内物质成分分析。

然而,宽体CT的容积覆盖优势和双源CT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无法兼得,导致临床上针对冠脉CTA能谱研究十分受限,心肌灌注首过期及延迟期能谱成像等具备高临床价值的功能难以普及。

联影医疗此次带来的双宽体CT,突破性实现8ms业界最高心脏时间分辨率,双宽16cm全脏器容积覆盖和470mm超大能谱成像视野,成就了时间、覆盖与精准度的全维性能飞跃。

在联影医疗展台的对侧,东软医疗以“国匠创新 智领健康”为主题,携30余款产品亮相并举行相关新品发布,仿佛打起了“擂台赛”。

光子计数CT被誉为“CT影像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全球仅西门子医疗一家实现了这一产品的商业化。此次展会,东软医疗带来了今年3月6日刚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光子计数CT,这也是目前唯一进入该程序的国产光子计数CT产品,彰显了东软医疗在国产高端CT领域的优异水平。

此外,作为美的医学影像领域的核心力量,万东医疗带来了最新升级的第三代无液氦磁共振设备,开启无液氦磁共振在智能时代的全新跃迁。

据介绍,传统磁共振设备离不开液氦进行低温冷却,这不仅成本昂贵且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因此低液氦甚至是无液氦成为磁共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亦成为包括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等在内的不少巨头重点布局的产品方向。2022年,万东医疗推出全球首款无液氦磁共振,打破液氦依赖的行业难题,实现高端影像装备全球共享。

万东医疗负责人介绍,此次万东医疗带来的最新无液氦磁共振设备依托三大技术矩阵,即绿色碳化硅梯度、超柔矩阵线圈和自主研发芯片进行了升级,可将碳排放降低20%、信号采集效率提升3倍,成像速度提高50%,微小病灶检出率翻倍。

今年年初,国家药监局召开的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对2025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部署了五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便是加快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步伐。3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再次强调了优化审评环节,加快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上市。业内普遍认为,这将加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表示,东软医疗将加速推进高端医疗设备进入临床,让更多患者早日享受世界先进的诊疗技术,推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走向全球。

生态布局:AI驱动全链条革新

本届CMEF,本报记者观察到,除了首发的医学影像设备以外,国产影像企业也更加重视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展示,通过技术融合、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构建不可替代的医疗生态护城河。

例如,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着重带来了启元重症大模型,以及两大临床场景的AI解决方案“数智实验室”和“瑞影生态”,展现了公司数智医疗生态协同进化的最新成果。这两大AI解决方案是以公司的“设备+IT+AI”为核心平台,其中,“数智实验室”通过AI驱动的检验数据质控与区域结果互认,推动医联体内诊疗标准化;“瑞影生态”则打通影像设备数据壁垒,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传统医疗设备市场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产影像企业正面临两大核心挑战:单一设备利润空间收窄与客户需求从“硬件采购”向“全流程服务”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中低端设备价格战愈演愈烈,单纯依赖硬件销售难以支撑企业持续增长,必须通过“设备+服务+数据”的生态模式开辟新盈利点;另一方面,医院也不再满足于购买单一设备,而是需要覆盖影像采集、分析、管理、远程协作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这也倒逼国产影像企业从设备供应商向生态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以万东医疗为例,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23.26%;净利润同比降低16.86%,为1.59亿元,该利润规模回到了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分产品来看,其医疗器械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下滑5.17个百分点,降至34.79%,创下近四年新低。

本报记者了解到,4月9日,万东医疗现场发布了“超能矩阵——全球首个面向磁共振设备的全链路AI智算平台”。该平台携手研华科技等多方科研力量,共同推进医疗影像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此外,联影医疗打造的“元智”医疗大模型(uAI NEXUS)也在今年CMEF亮相,基于该大模型,联影同时全球首发十余款涵盖医疗专家、影像、手术、医疗服务及医疗管理等全场景的智能体应用。其中,uMetalmaging影像全智能体可实现医疗影像数据的自由流动,打破“数据孤岛”,助力医疗机构跨院区、跨区域协同,目前已在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超声科衍生出智能体应用,深度赋能影像诊断、报告撰写、数据存储等多个场景。

生态的协同还体现在资源的整合上。2024年7月,随着通用技术集团完成对东软医疗的战略投资,东软医疗正式纳入“国家队”体系。通用技术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医院管理集团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拥有全球60余国医疗网络、管理超400家医疗机构,不仅为东软医疗注入资金活水,更通过产业链协同加速了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为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突破国际垄断开辟新路径。

本届CMEF,东软医疗携十余款生态级解决方案登场,首次全景式呈现覆盖“筛诊治康研”全流程的智慧医院生态图谱,全面展示其在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上的硬核实力,实现从基层筛查到精准诊疗、从临床应用到科研转化的全链条覆盖,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无缝衔接的生态级服务。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产影像巨头向生态服务商转型,本质上是从“产品竞争力”到“系统竞争力”的升维。未来,生态协同能力将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核心指标。然而,生态建设绝非一蹴而就,国产影像企业需在开放性、可持续性、全球化等多维度持续突破,方能在全球医疗科技革命中占据制高点,共筑“中国智造”新高度。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