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亲自挂帅后,华熙生物首份财报揭秘护肤品转型逻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6:01 3

摘要:自2023年起,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进入阶段性调整。2025年初,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亲自挂帅,将原“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以进一步推动业务转型。本文将深入剖析这场转型背后的逻辑。

4月11日,华熙生物(688363.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这不仅是一份财务数据的呈现,更是一次战略转型的深度披露。

自2023年起,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进入阶段性调整。2025年初,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亲自挂帅,将原“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以进一步推动业务转型。本文将深入剖析这场转型背后的逻辑。

一、护肤品行业的困局:流量红利退潮,消费者“精明”了

过去几年,美妆行业的日子看似风光无限。2018年开始,国货美妆的市场份额一路狂飙,2023年更是以50.4%的占比首次超越国际大牌,成了市场的主力军。然而,2024年的一组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8%,7746亿的数字背后,是行业增长停滞的残酷现实。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答案呼之欲出——流量红利退潮了。电商平台的流量成本水涨船高,算法推荐机制下对流量效率的过度追求,让品牌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悄然改变,理性消费成为主流。过去,靠烧钱买流量、靠营销噱头打市场的那一套,如今已难以为继,行业的“虚胖”正在被打回原形。

二、赵燕的赌局:从流量到科技,护肤品行业的“降维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熙生物的转型显得格外大胆。创始人赵燕亲自挂帅,重新回到业务一线,把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核心从“消费品”转向“皮肤科学”。这绝不是简单的换名字,而是华熙生物对行业的深刻洞察:护肤品行业的未来,不再是“谁烧钱烧得猛,谁就能赢”,而是“谁能用科学解决消费者痛点,谁才能赢”。

华熙生物的底气在哪里?答案很简单——科技。

华熙生物在财报中明确提及:“公司依托八大研发平台,深入研究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GABA、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对人体皮肤的功效,并以此为核心成分,以精简配方、活性成分含量高、功效针对性强、促渗效果好为研发导向,开发了一系列针对皮肤屏障受损、抗衰老、油性皮肤等不同肌肤问题的护肤品牌。”

与其在流量红海里拼刺刀,不如用科技降维打击。华熙生物不是靠营销讲故事,而是靠技术硬实力,把公司在皮肤科学的前沿成果转化为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包装精美的“智商税”,而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好产品。华熙生物的科技积累,正好踩中了这个需求点。

三、四大品牌的精准定位:科技驱动的护肤矩阵

华熙生物的转型逻辑不仅体现在战略方向上,还体现在四大品牌的重新定位上。华熙生物的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BM肌活、米蓓尔——正在用科技驱动的方式,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精准切入不同的护肤赛道。

润百颜:修护赛道的“硬核玩家”

润百颜秉承公司糖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专业研究,聚焦细胞日常微损伤及皮肤显性问题。它持续夯实“以生物科技修护健康美肌”的科技路线,不断强化消费者对于润百颜“修护好底子,成就好面子”的品牌认知。2024年,润百颜屏障修护系列(“白纱布”系列)销售收入占润百颜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50%,大单品策略的成功充分说明消费者对它的高度认可。

更重要的是,润百颜还和华熙生物旗下医美品牌润致联合推出颈部淡纹紧致系列,开始探索高端定制化护肤,借此深化“日常功效护肤+术养结合械妆一体+定制化护肤”的心智框架,直接把品牌推向了高价值用户的认知高地。

夸迪:抗衰赛道的“技术流”

夸迪的品牌定位是“冻龄・抗初老”,技术升级为“以生物科技赋能精准抗衰”。依托细胞生物学及再生医学研究平台,基于肌肤衰老在细胞层面深度探究能量因子与抗衰因子的协同作用,聚焦细胞内源,焕活肌肤能量。夸迪CT50超弹系列的推出,直接把“精准抗衰”这个概念打进了消费者心里。

BM肌活:油皮代谢的“救星”

基于公司在代谢组学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BM肌活完成品牌定位升级,成为“专注细胞代谢及调控的专业护肤品牌”。该品牌专注开发代谢调控技术,从根源性解决皮肤代谢失衡所引发的包括油性皮肤等一系列皮肤问题。

针对油皮人群多场景护肤需求,BM肌活发布《Bio-MESO肌活2024油性皮肤科学护肤指南》,深度解析油皮问题本质——代谢失衡才是核心痛点,而非表层控油或祛痘。基于此洞察,品牌在糙米系列2.0版的基础上推出油敏精华和祛痘乳,真正做到了从消费者痛点出发,构建“油皮代谢平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米蓓尔:受损肌肤的“护理专家”

米蓓尔的定位升级为“专注皮肤神经免疫学的受损肌肤专业护理品牌”。它的打法很硬核,基于公司细胞生物学及皮肤神经免疫学研究平台,将“蓝绷带”系列打造成“受损肌肤的根源性护理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华熙生物的每个品牌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各自承载一部分集团的皮肤科学研究成果,形成差异化技术标签。每个品牌都是华熙生物科技力的“落地载体”,它们用产品承接技术,用品牌放大价值,最终形成科技驱动的护肤生态。

四、营销渠道优化:与天猫联手,打造中国品牌的大IP

如果说品牌重塑是华熙生物在产品端的“硬核出击”,那么渠道优化则是其在市场端的“精准落子”。当投流成本高企、算法效率绑架品牌创新时,天猫的新战略为华熙生物打开了一道“窄门”。

2025年TopTalk大会上,天猫公布的扶优政策,施策对象不再雨露均沾,而是“支持有原创性有创造力的优质品牌”,这与华熙生物的科技驱动战略不谋而合。会后,赵燕女士表示,华熙生物对天猫的新战略充满信心,将与天猫深度合作,组建年轻化团队,深挖生命科学、美妆等领域,加大在内容端、新品端的共创。

五、短期阵痛,长期价值

华熙生物的“刹车”是用短期业绩阵痛换取长期科技壁垒。这一点从医美业务的转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2021年,华熙生物的医美业务进入两年整顿期,看似低调,实则是在积蓄力量。到了2023年,医美业务收入大幅增长60.29%,其中润致娃娃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200%,证明了这种“先苦后甜”的打法是行之有效的。

如今,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正在复制这一路径。2023年进入整顿期,通过优化以大单品为核心的品类体系、砍掉冗余产品线、优化营销投入,华熙生物将资源集中到“细胞级抗衰”的核心赛道。

这种“深蹲”代价不菲,财报显示2024年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销售费用同比降低23.04%,但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升至8.6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伴随2024年短期收入下滑,华熙生物内部人士透露,公司预计2025年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将迎来触底。

科学技术是华熙生物的底层支撑与核心驱动,这场转型押注的是科技驱动的护肤品能成为下一个风口,消费者会为真正的科学价值买单。这不仅关乎华熙生物的命运,也关乎整个消费品行业能否从“流量泡沫”中走出来,回归科学,回归技术,回归产品本身。

来源:证券之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