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统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懈探索: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从“一纲四目”到“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坚实基础。台海问题与南海问题一样是美
国家统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懈探索: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从“一纲四目”到“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坚实基础。台海问题与南海问题一样是美国借此作为重返亚太的战略步伐,和制衡中国的砝码。
台湾问题历史原因
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成为一个问题始于1895年,被殖民经历是其重要历史根源。受到外力冲击的台湾社会逐步形成具有“主体性”的“台湾意识”,一方面台湾被从中华民族母体强行割占出去的历史记忆对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造成难以磨灭的伤痕,另一方面日本对台湾人民实行的皇民化教育又造成了近代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混乱。
同时,台湾被迫同祖国大陆分离的50年,正值中华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台湾民众也就失去了与大陆人民形成共同历史记忆的关键时机,由此对台湾民众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造成致命伤害。,最终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的断裂、错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但蒋介石不顾人民要求和平建国的愿望,挑起内战败退台湾,台湾就与祖国分离,形成台湾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认同的“台湾认同”强化和“去中国化”趋势较为明显。出生、成长于日据时期的李登辉在执掌台湾政权后,利用政权的力量,一方面解构与重构台湾民众对于过去400多年台湾历史的新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借助于当时岛内盛行的民主化和本土化趋势,兜售“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由此重塑台湾民众新的“国家认同”,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发生严重错位、断裂,导致已经出现的认同危机走向激化。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台湾民众认同本土化和“去中国化”走得更远、更激进。比如,通过一系列的“正名”运动、修改教科书、毁坏蒋介石铜像等方式去除台湾民众生活中日渐式微的中国认同符号,使得台湾问题越发严重。
美方援助台湾军事装备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对中国大陆实施了“威慑十保证”政策,也就是威慑为主,保证为辅,以维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平衡与稳定,谋求美国对台湾地区的实质控制力。拜登政府运用新的安全援助政策工具增强台湾地区的防御。
拜登政府任内对台军售额超过806亿美元,若加上无偿援助和转移的军事装备,总计数额将进一步升高。
在美国总统选举前的2024年10月26日,拜登政府批准金额19.88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包括“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和“雷达系统”。拜登任内总共17次对台军售,高于特朗普任内的11批次。拜登政府售台最多的是用于以小博大的“不对称作战”装备,以符合台湾当局实施不对称军事战略的迫切需要。
在美国全力支持下,蔡英文任内推动军事改革和机舰自造计划,台湾地区的防务预算从3577亿新台币增至6068亿新台币,增长1.7倍,其占台湾地区GDP的比重也增长到2.5%左右。台湾当局编列2025年度防务预算为6470亿元新台币,比2024年增加400亿元新台币。这都显示,与8年前相比,美国“武装台湾”和台湾地区“自行武装”的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2.美军应对台海冲突的准备
在美方看来,一旦台海危机爆发,无论结果如何,亚洲军事力量平衡都将发生重大改变;如果大陆迅速且轻松地收复台湾,就能够释放出原本的对台军事力量,追求其他军事目标,台湾的军事价值意味着美国必须阻止大陆的对台行动。
在这种竞争思维主导下,美军印太司令部耗资数十亿美元,加快沿“第一岛链”构筑射程超500公里的中远程精确打击网络,压制中国大陆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美军持续优化在印太地区的前沿军力部署态势,锻造高机动、量小质精、将高科技装备与火力有效结合的快速反应部队,让潜在对手无法锁定攻击目标。
美军仿照20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期间的“跳岛战术”,不断增加机场、港口和战略性后备基地的数量,构建更加灵活的“安全合作据点”,加强燃料、弹药、设备和物资储备,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作战机动。在美国有关应对台海冲突的讨论中,核武器的运用也成为重要话题。
美国为了落实“以台制华”战略,却凭借强大的媒体传播资源,力图在外界形成“台湾有理、台湾是受害者”的悲情印象,同时对中国大陆进行污名化,指责中国大陆“打压台湾”,是“台海和平的破坏者”和“战争的制造者”。
同时美军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优先考虑太平洋地区的军力建设。美国在台海周边升级对华军事遏压的动作频频,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打击群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行的演习也不断增多。美国国防部长宣称,将在印太地区打造“更具杀伤力”的部队,并将多兵种融合作战作为演训重点。
中国的解决方法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首次公开提出武力解放台湾。
1955年5月13日,周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汇报亚非会议情况时提出:“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20世纪60年代初,周总理概括解决台湾问题有关原则为“一纲四目”,既是对祖国统一理论初步探索,也是“一国两制”基本框架雏形。
20世纪70年代在初解决中美关系中的焦点台湾问题上,夯实了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从而实现了打开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门的历史性突破。中方表示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中美建交之后,台湾地区被迫放弃军事威权体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被提上事日程。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大政方针,向台湾提出,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解决台湾问题“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制度以宪法为基础,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现如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对台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落实到位。
坚持党对对台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精神,统筹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解决台湾问题统一战线,开创新时代对台工作新局面。坚持推进两岸和平协商,达成制度性安排。推动两岸平等协商、和平发展是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必由之路。
坚持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一分子,是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统一进程重要力量。要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一如既往团结和依靠台湾同胞,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美国大打“台湾牌”企图干涉台湾问题的图谋。
美国以认知战等方式落实“以台制华”,企图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否定和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图谋是无法得逞的。美国应该认识到,只有停止操弄“台湾牌”,真正为中美关系设置护栏而非摧毁政治基础,才能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台湾岛内民进党当局无论挟洋自重,“倚外谋独”,都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一员,血脉相连,是一家人,要不断增进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加深他们对统一有好处、“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的认识,引导他们自觉投身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光辉事业。孙中山先生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反“独”促统正义事业,中华儿女没有理由不携起手来,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洪流,创造历史伟业。
参考资料:
台湾研究集刊:大变局下美国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逻辑
大国竞争与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新趋向:大国竞争与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新趋向
台海研究:美国战略鹰派的台湾政策主张及其影响评析
台湾研究:由改变认知到改变认同:美国在涉台问题上的认知战策略及其影响
理论|统一之声: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来源:陈石头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