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概上天也嫉妒他的口才,把他引以为傲的舌头收走了一半,但是他没有放弃,在家人的鼓励下重新站上了主持的舞台。他就是广东名嘴何浩鹏,他42岁老来得女,妻子长得漂亮,如今家庭幸福。01生病之后重新站在舞台上的何浩鹏,话筒握得稳稳的。灯光打下来,他的脸有点圆,笑起来眼
大概上天也嫉妒他的口才,
把他引以为傲的舌头收走了一半,但是他没有放弃,
在家人的鼓励下重新站上了主持的舞台。
他就是广东名嘴何浩鹏,他42岁老来得女,
妻子长得漂亮,如今家庭幸福。
生病之后重新站在舞台上的何浩鹏,话筒握得稳稳的。
灯光打下来,他的脸有点圆,笑起来眼角挤出几道纹。
声音从话筒传出去,带着点沙哑,不像从前那么利索。
可观众席上,掌声还是响起来了,
虽不如当年震耳,却真诚得让人心里一暖。
导播挥手,镜头切到他身上,
屏幕里的他微微点头,像在跟每个观众打招呼。
2019年,这个舞台差点就成了回忆。
舌癌,半边舌头被切掉,医生的话像锤子砸在他心上。
那会儿,他连“谢谢”都说不清,
更别提站在这讲新闻了。
可他回来了,带着一身倔强,
站在这渐冷的演播室里,继续讲着广州的故事。
珠江台的热闹日子远了,
《今日关注》也不再是家家户户的晚饭背景,
可何浩鹏还在,用他的声音,守着这座城的记忆。
2019年的夏天,医院的走廊静得让人发慌。
消毒水的味道钻进鼻子,白色墙壁冷冰冰的。
何浩鹏坐在长椅上,低头盯着手里的诊断书。
舌癌,两个字像钉子,扎得他脑子一片空白。
医生推了推眼镜,
说得平静:得手术,尽快,切掉一部分舌头。
他点点头,嘴上应着,心里却像被掏空了。
对一个靠嘴吃饭的人来说,舌头就是命。
演播室、麦克风、观众的笑声,
那些画面在他眼前晃,像是突然要被掐断的梦。
手术那天,麻醉针扎下去,他眼前一黑。
醒来时,喉咙火辣辣地疼,
舌头裹着纱布,连吞口水都费劲。
护士递来小镜子,他看了一眼,
脸肿得像发酵的馒头,嘴角歪着,说不出话。
他试着张嘴,发出的声音含糊得像在嚼棉花。
病房里静悄悄的,只有监护仪的滴答声。
他盯着天花板,
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一个念头:这辈子还能不能再站到台上?
出院后,家里成了他的小世界。
舌头伤口还没好,吃饭得嚼半天,喝水都得小心。
发音更别提了,简单的“广州”两个字,
他得练半天,嘴型还是怪怪的。
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电视开着,珠江台的节目在播。
他看着屏幕上熟悉的演播室,眼眶有点热。
那些年,他在台上抛梗逗笑,
观众鼓掌的场景,像老电影,一帧帧闪过去。
在生病期间,何浩鹏的妻子李晓锦照顾着他,
她坐在旁边,翻着手机,给他看粉丝的留言。
那些话朴实得很:鹏哥,赶紧好起来,我们等着你回来。
他笑笑,嘴角扯得有点疼,却没说话。
女儿嘉雯放学回来,凑到他跟前。
15岁的女孩,眼睛亮亮的,
遗传了妈妈的好看。
她拿着作业本,装模作样地念单词,逗他跟着学。
何浩鹏张嘴,声音卡在喉咙里,含糊得像在哼歌。
嘉雯咯咯笑,拍拍他的肩,说他是全家最努力的学生。
他凝视着女儿,胸口仿若被一盏灯点亮,暖意融融。
每天早上,晓锦会陪他在阳台上练发音。
从“啊”到“广州”,再到整句话,
练得嘴酸了,她就递杯水。
他累了,她就讲点家常,聊聊菜市场的鱼有多新鲜。
嘉雯放学后,也会拉着他玩绕口令,
输了就得吃块她不爱吃的青菜。
日子慢悠悠地过,伤口一点点愈合,
发音也渐渐清晰起来。
何浩鹏渐渐发觉,舞台不再那般遥不可及了。
三十多年前,佛山电台的录音室小得像个储物间。
何浩鹏第一次推开那扇门,手心全是汗。
1980年代的广州,街头还是自行车和凉茶铺的天下。
他原就读于暨南大学,然而失恋之后,
便迷迷糊糊跑去佛山,机缘巧合下竟考入了电台。
2000多人报名,他硬是凭着一张嘴挤了进去。
那年,他正值二十四岁的韶华。
脸庞圆润,笑起来仿若一个纯真无邪的大男孩。
第一档节目叫《黄昏的声音》。
50分钟的节目,他只有5分钟,
报个时,放首歌,完了。
麦克风前,他盯着秒表,手抖得差点把笔掉地上。
“听众朋友们,现在是北京时间……”
声音传出去,他松了口气,像完成了一场大考。
后来他常想,那5分钟,像是给梦想点了个火。
几年后,他在广州电台有了《谭何容易》。
节目一播,收音机里全是他的笑声。
傍晚的广州,出租车排成长龙,
司机们调到电台,
听他和搭档青青聊生活、讲段子。
节目火得不行,粉丝跑到电台楼下,只为看他一眼。
那会儿的何浩鹏,觉得自己站在了世界的中央。
2007年,广东电视台的演播室亮得晃眼。
何浩鹏第一次站在《五年级插班生》的舞台上,
灯光打下来,热得额头冒汗。
节目简单,答对11道小学题就能拿奖,
可他往台上一站,气氛就不一样了。
抛个梗,观众乐了;接个包袱,掌声就响了。
屏幕里,他笑得像个邻家大哥,
观众喊他“鹏Sir”,那称呼一叫就是十几年。
那时的珠江台红火得不行。
《今日关注》每晚6点半准时开播,
演播室里电话响个不停,
观众打进来聊城里的大事小情。
四大天王轮番上阵,新闻讲得又正又活,
街坊们吃着饭,电视机里传来的笑声成了下饭菜。
何浩鹏后来也加入了《今日关注》,
站在熟悉的灯光下,觉得自己像个老兵,
守着这座城的脉搏。
可好景不长。网络时代来了,
观众跑去看短视频,电视机渐渐成了摆设。
《今日关注》的演播室冷清了,
电话铃不怎么响,观众席的椅子空了一半。
何浩鹏看着新来的搭档们忙前忙后,心里有点酸。
他知道,时代变了,可他不想走。
舞台还在,他就得站好。
主持之外,何浩鹏从没闲着。
他演过戏,在《外来媳妇本地郎》里当唐连偶,
顶着光头跑来跑去,八卦得像个老街坊。
拍戏的日子,他常在片场吃盒饭,
晒得脸通红,却乐呵呵地跟导演聊角色。
后来,他又在《七十二家房客》里演卓南,
硬朗仗义,戏份不多,
却让人记住了那双坚定的眼睛。
抗癌后,他还接了点小角色,
站在镜头前,像是用另一种方式讲故事。
他还干过策划,帮电台弄颁奖礼,
忙得满头汗,却总能把场子搞得热热闹闹。
家里人笑他闲不住,他也笑,
说人得有点事干,日子才过得踏实。
康复后,他把这些事拎起来,
继续干,像是从没被打断过。
何浩鹏重新回到舞台,续写着他的传奇,
他对抗病魔的精神,
让人们心疼他的同时,更加敬佩他。
信息来源:
1、何浩鹏抖音账号
2、何浩鹏Haopeng He的全部作品.豆瓣电影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