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2025年一季度的一份市场报告,悄然改写了这个“铁打的排名”——在DRAM领域,三星首次被韩国“同门兄弟”SK海力士超越,丢掉了全球第一的宝座。
多年来,存储芯片行业的头把交椅始终被三星牢牢占据。
无论是手机里的运行内存(DRAM),还是电脑中的固态硬盘(NAND),三星的名字几乎成了行业标杆的代名词。
然而,2025年一季度的一份市场报告,悄然改写了这个“铁打的排名”——在DRAM领域,三星首次被韩国“同门兄弟”SK海力士超越,丢掉了全球第一的宝座。
存储芯片的“双雄争霸”
存储芯片主要分为两类:DRAM和NAND。前者负责设备运行时的临时数据存储(如手机内存),后者用于长期数据保存(如U盘、SSD)。
这两类芯片占据了整个存储市场95%以上的份额,而三星过去在这两个领域均以绝对优势领先。
尤其是DRAM市场,三星曾常年保持40%以上的份额,堪称“独孤求败”。但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SK海力士以36%的DRAM市占率反超三星(34%),美光则以25%位列第三。更值得关注的是,业内预测这一排名可能在未来持续固化。
AI热潮催生“新贵”
这场逆袭的背后,绕不开一个关键词:AI。近年来,人工智能芯片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一种特殊DRAM芯片的需求——高带宽内存(HBM)。与传统内存相比,HBM具备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能效,尤其适合处理AI模型的海量数据运算。
而SK海力士早在数年前便押注HBM技术,并与英伟达等AI芯片巨头达成深度合作。如今,SK海力士独占全球HBM市场70%的份额,三星仅占20%,美光约10%。随着AI服务器、自动驾驶等领域对HBM的需求持续井喷,SK海力士凭借技术积累和产能优势,稳稳接住了这波“风口红利”。
三星的挑战与行业的启示
三星的暂时失利,暴露了其在技术风向判断上的滞后。
尽管三星仍是NAND芯片的全球第一,但DRAM市场的失守给其敲响了警钟。
存储芯片行业向来以技术迭代快、周期性波动大著称,一旦错失关键赛道,追赶难度极大。
例如,HBM需要将多层DRAM芯片垂直堆叠,并与处理器紧密封装,这对制造工艺和设计能力的要求远超传统内存。SK海力士的提前布局,让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近乎垄断的技术壁垒。
反观三星,尽管近期宣布加大HBM研发投入,但量产进度已落后对手1-2年。而AI浪潮的持续涌动,使得HBM的需求增速远超预期。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HBM市场规模可能突破150亿美元,且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超过50%。若三星无法快速缩小技术差距,其DRAM份额或将进一步被挤压。
行业格局的未来变数
这场“榜首易主”不仅关乎两家韩国企业的竞争,更折射出全球科技产业的新趋势:AI正从底层重塑硬件生态。
过去,存储芯片的比拼聚焦于成本和产能;如今,能否贴合AI需求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更核心的竞争力。
对于三星而言,夺回DRAM第一的难度不小,但其在半导体制造、资金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仍不可小觑。而SK海力士能否守住优势,还需看其后续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的节奏。此外,美光等企业也在加紧HBM研发,行业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存储芯片行业的这场洗牌,给所有科技企业上了一课:在AI时代,技术预判和快速落地能力,比规模优势更重要。曾经的“霸主”也可能因一步慢步而步步慢,而抓住机遇的“挑战者”,或许正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来源:肖宇科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