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熵态数智时代,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既加剧了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通过优化算法降低了部分领域的无序性,形成“双重熵态”特征。本文通过符号学视角,探讨高熵态下日常符号传播活动呈现出的感性化倾向及其所引发的“呈符化危机”,主要表现为感官过载与感知操
#文献 #动态 #理论 #书评
新刊分享
本文作者
薛晨
文章来源
《符号与传媒》
总第30辑
2025年第1期
第35-50页
摘要
在高熵态数智时代,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既加剧了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通过优化算法降低了部分领域的无序性,形成“双重熵态”特征。本文通过符号学视角,探讨高熵态下日常符号传播活动呈现出的感性化倾向及其所引发的“呈符化危机”,主要表现为感官过载与感知操控导致的情感茧房和情感孤岛。在此背景下,陪伴型数字人作为感性减工具展现出潜力,通过构建稳定的情感氛围、养成式的亲密体验以及即时的日常化陪伴,以感觉质为核心重塑人机交往关系,缓解高熵态环境中的“呈符化危机”。结合Woebot和Replika等实践案例,本文探索人机交往的意义机制,并指出数字人交往的感性减熵实践不仅是技术理性的体现,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人机共生新方案。
关键词:人工智能,感觉质,呈符化危机,数字人,智能体
原文
∞
本期编辑
视觉编辑丨王苑郦
∞
来源:小张er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