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则公告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硬刚还在继续,博弈也在继续。
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
这则公告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相当于直接表示,中国市场直接对原产地为美国的商品关上大门。
考虑到中国对美进口产品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机械电子类(占比23.17%),包含集成电路和发动机及零部件,比如手机中的高通芯片、笔记本电脑中的英特尔或者AMD的CPU处理器等。
这恰恰是国产替代抢占市场的机遇,4月11日半导体股的集体走强就是信号。
青记此前曾表示,随着华为等在手机供应链领域的突破,加上DeepSeek、宇树科技等在全球科技圈掀起的浪潮,中国不仅逐渐实现了对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还走出了一条自身特色的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之路。
但对于一直依赖出口、而且对美出口占比比较高的中国外贸(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已降至2024年的14.7%)来说,美国对中国关税率升至145%显然是个更大的考验,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对美出口的城市来说。
接下来,中美双方大概率还是要谈的,就此完全脱钩不现实,但对中国的相关城市和企业来说,也要就此做好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的准备,毕竟对方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1
判断谁是受影响最大的省市,主要从对美出口总额、对美国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两个维度切入。
对美国出口额越大,意味着短期内对美国出口受到的影响幅度较大。
对美出口金额占比越高,则意味着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受关税战的影响也越大。
先来看对省份的影响。
从对美出口总额来看,广东对美出口额最大,达到1334亿美元。其次是浙江和江苏,分别为888亿美元、830亿美元。
上海和山东位列第四、第五,对美出口金额分别是390亿美元、369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和四川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主要是受苹果手机和富士康产业链深度嵌入美国市场的影响。
河南的困境颇具代表性。
在河南的出口商品中,以手机为主的机电产品占其出口总值半壁江山。随着苹果产业链转移及关税压力,2024年,河南累计出口手机5258.5万台,同比下滑8.7%,进而导致2024年河南对美出口金额下滑19.5%。
2
再将视角放宽到全国外贸20强城市。
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外贸20强城市中对美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深圳、苏州、上海、宁波和东莞,出口额分别是4223.21亿元、3360亿元、2772.61亿元、2443亿元和1450亿元,累计加起来超过1.3万亿。
从对美出口占比看,宁波(25.8%)、苏州(20.53%)、杭州(17.53%)和广州(16.86%)等城市对美国出口依赖度相对较高,由此受到的冲击最大。
尤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受到的影响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出口商品,还有这些商品背后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这可能是个更为庞大的数字。
我们具体到相关城市和产业来看。
在这场关税战中,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机械装备制造等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以及纺织、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的机械电子类产品,占出口总额的41.45%,达15475.84亿元。其中,智能手机(2501.5亿元)、笔记本电脑(1798.7亿元)和通讯/音像设备及零部件(2091.56亿元)是主要出口商品。
纺织鞋服类产品(4686.26亿元)和家具/玩具/运动杂项制品(4594.61亿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2.55%和12.31%,共同构成中国对美出口的三大支柱。
这些恰恰是上述城市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
比如,深圳和东莞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
上海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美资企业占其全市外企数量的半壁江山。
在2024年上海百强外商投资企业榜单中,来自美国的企业数量居首位,共有83家,涉及汽车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行业。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对美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比近60%。
对于外贸强市宁波来说,美国一直都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
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占比达57.1%,其中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等品类占比显著。
比如,宁波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向欧盟、美国累计出口2.9亿元,同比增长38.2%。
再比如,宁波的惠康科技是我国最大的制冷家电出口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小型冰箱在美国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达29%,家用小型制冰机美国市场占有率达70%。
而苏州的出口主力多系跨国500强巨头的链上厂商,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都是苏州对美的主要出口产品。
以机电产品为例,据统计,2023年苏州对美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占比超过74%。这其中,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都是苏州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
此外,像此前出口美国依赖富士康的郑州和烟台、依赖歌尔的潍坊等城市来说,也都面临着不小的冲击。
3
不过,面临“对等关税”下的挑战,不少企业对于关税风险早有准备。
一方面,不少企业通过"硬气"涨价来转嫁关税。
比如,亚洲工具五金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全球第二大手工具企业巨星科技,在4月3日召开机构投资者路演活动,据活动记录公告显示,公司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产品目前均由中国出口至美国,叠加本轮的关税,这部分产品已经被征收了79%的关税,之前2019年的25%关税已经通过涨价的方式消化掉,今年被征收的累计54%的关税未来也将通过涨价的方式来消化。
同一天,全球香精香料行业领军企业——昆山亚香香料公司发布调价通知,通知显示出口美国产品提价34%,泰国工厂产品提价36%,执行时间直指4月5日关税生效日。
另一方面,稳住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
以家电企业为例,美的、格力、海信此前均表示“美国市场占比不高”“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有限”。
北美市场虽然是海尔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但海尔在美国的产品主要依靠美国本土产能,部分依赖墨西哥,从中国进口配件的比例较小。比如,海尔旗下的GE Appliances占美国营收90%以上,其绝大部分生产在美国本土完成,供应链高度本地化。
同时,以“果链”为代表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代加工工厂,正在试图借助转换新能源汽车赛道破局。
比如,蓝思科技选择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以及周边结构件发力,目前,蓝思科技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新能源及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特斯拉和小米汽车背后都有其身影。
再比如,立讯精密先是在湖北、安徽、江苏、河北等地密集布局汽车产品产能,后又入股奇瑞造车,2024年又收购了德国老牌车企汽车线束企业莱尼公司。
目前,立讯精密已经成为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财报显示,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板块表现亮眼:
2024年半报显示该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4.59%,营业收入为47.56亿元,同比增长48.3%。
日前,立讯精密表示,美国的“关税霸凌”对公司影响有限,公司将风险控制前置到战略决策中,通过多元化客户结构、全球产能布局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不确定性的影响。
“美国市场不能放弃,但鸡蛋绝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共识。
来源: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