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脑库调查:逾半数抽样老人存在脑内病变

摘要:根据民政部《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亿人,到2033年,4亿人,为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

根据民政部《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亿人,到2033年,4亿人,为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

据《2023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数据与防控策略》估计,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6.04%,85岁及以上为16.4%。

老年痴呆将成为未来中国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

是什么造成了痴呆?面对严峻的脑健康挑战,该怎么办?

对于中国神经科学来说,最首要的任务是——彻查。

来自全国1142位大脑捐献志愿者,是这次彻查行动的起点,他们于2012年到2024年初相继离世,将大脑捐献给了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六家脑库。

2024年,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简称国家脑库)发起了中国首次大规模神经病理学调查。在1142例大脑深处,揭示了属于中国人的衰老内幕,调查结果于2024年11月15日在国际权威期刊Alzheimer’s Dementia发表——逾半数中国老人,大脑中存在病变。

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最新学术论文《年龄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混合性神经病理学的患病率:基于中国社区的病理样本研究》,第一作者王小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第一作者竺可青(浙江大学脑库),通讯作者章京(浙江大学脑库),共同通讯作者仇文颖(北京协和脑库)

“今天一定要接我回去”——程爷爷

程爷爷和申奶奶分开了,一个在护理院,一个在家。没有人开心。爷爷惦记着回家,奶奶惦记着爷爷。

奶奶说,如果再也不能一起生活,那算不算就是“生离”了?

只是愿望无法实现,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爷爷性格脾气全变了,每天夜里都要出门配眼镜,并且有暴力倾向。儿女和医生都认为奶奶已经无法照顾爷爷了,现在这样才是最好的安排。

83岁的程爷爷和82岁的申奶奶(纪录片《前浪》剧照)

人们总认为痴呆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其实远远不止。

阿尔茨海默病只是痴呆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

究竟有多少种痴呆?

这些痴呆又分别是哪种大脑病变造成的?

最基本的问题,但在神经病学领域目前没有定论。

的确是发生在大脑深处的病变造成了痴呆,可是大脑实在太复杂,人类还无法将具体的病变与症状一一对应起来。

很多痴呆,在临床上拿到的诊断都是“阿尔茨海默病”。但如果可以研究病人去世后的大脑,神经病理学家会告诉你,那不一定是阿尔茨海默病,还有可能是(或者伴有):原发性年龄相关性Tau病、边缘系统为主的年龄相关性TDP-43脑病、年龄相关性Tau星形胶质细胞病变、路易体病和微血管脑病……它们与阿尔茨海默神经病变一样,都是悄悄发生的,随时间推移逐渐导致或者加重认知障碍,在症状上难以区分。临床医生给出的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往往是一个猜测的结果。

发生在大脑中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左图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学的重要检测指标——Amyloid β染色;右图为路易体病(含帕金森病或路易体痴呆)的重要检测指标——α-Synuclein染色(原图来自参考文献①)

上面六种主要的大脑病变都在此次调查之列,具有地区代表性的1142例大脑样本,为评估中国人群整体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63%有脑血管病变,48%有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学改变;35%有原发性年龄相关性Tau病变,46%有边缘系统为主的年龄相关性TDP-43脑病,12%有年龄相关性Tau星形胶质细胞病变,13%有路易体病变。

之所以以上数字加起来超过100%,那是因为有人同时患有多种病变。

厘清多种病变之间的关系,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是因为阿尔茨海默,还有帕金森病”

程爷爷和申奶奶终于团聚了,但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医院。

纪录片《前浪》原本计划拍摄一对因阿尔茨海默病而“生离”的老人,却没有想到开拍没多久,两位老人竟然要面临“死别”。

因为病重,程爷爷被送到了医院。医生说他不光有阿尔茨海默病,可能还有帕金森病。但不管怎样,奶奶终于可以守在爷爷身边。

纪录片《前浪》剧照

二十天后,程爷爷走了,死于肌肉无力导致的呼吸衰竭。

没人知道爷爷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也有可能是帕金森病,也有可能是同时会出现这两种疾病症状的路易体痴呆,还有可能是三者同时存在(医学称为“共病”)。

对于脑疾病的确定,需要对去世后的大脑中进行神经病理学染色与分析——脑疾病真正的确诊,是在去世之后。

在中国的1142例大脑中,共病发生的概率很大。比如,脑血管病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变高度重合;在有些大脑中,同时存在阿尔茨海默病变+路易体痴呆+脑血管病变三种病变。

对去世后的大脑进行病理学检测,早就将一个惊天的秘密告诉了人类:只发生一种神经病理学改变的大脑,它的主人在生前不一定出现痴呆症状。比如说,相当一部分的老人,虽然脑中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改变,但如果脑血管健康,并且没有其它病变,他们在去世之前往往是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的。

造成痴呆的,常常是多种脑部病变同时发生的结果。而且,共病的种类越多,痴呆进展的会更快。

大脑不是一下子衰老的,在梳理这些病变的时间线时,脑血管病变成为最有价值的关注点:1)最早出现,在50岁之前患病率就高达24%,而其他病变在这个时期的大脑中几乎不存在;2)北方脑血管病患病率为77%,显著高于南方的50%,与之相对应的,其他大脑病变的比例也是北方高过南方。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分布与脑血管病变基本一致,都是北方高于南方。除了北方人与南方人可能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之外,可能还与北方的饮食习惯及气候条件有关。(原图来自参考文献②)

脑血管病变似乎是大脑衰老的号角,它直接或间接推动了老年痴呆的产生。

老年期的脑健康,应当从中年抓起。作者在论文中指出,对于血脂和血压的控制,对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视,应成为中国中年人的大脑保健秘笈,尤其是北方的中年人。

大家都没有“曾经老过”,老去的每一步路都是摸索着前进

衰老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情况,寻找自己的道路。

王阿姨的道路是“网购”。她是一位极为可爱的老太太,总是绽放出少女感十足的笑容。但是一个月38次的网购记录,高昂的网购消费,和家中大量的过期食品,让子女终于带她去了医院。

在快递点等着领包裹的王阿姨(纪录片《前浪》剧照)

她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是老年痴呆的开始。

大脑的衰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老年人或偏执或哀伤的情绪异常,时好时坏的认知状况,在大脑病变的最早期,会没有任何规律地随机出现,成为一个令家属和他/她本人都会困惑的情况——究竟是老了?还是病了?

来自中国大脑病变的数据,与欧美等其他地区的数据没有显著差别。

所以,如此之高的大脑病变几率,是一个属于全人类晚年的结局。

我们的大脑,与我们风雨同舟几十年后,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

更不要说,这个脆弱的大脑,还要面对伴随年龄增长带来的种种变化:失去中青年期的自我信任,失去在家庭中的威权地位,甚至失去身体的机能,或相伴一生的爱人。

这些变故都会被大脑翻译成情感,甚至慢慢地成为一个人老去之后新增的性情。靠着这些性情与精神,在衰老的挑战面前,老人们不断地重建自己的生活,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与优雅。

程爷爷离开后,申奶奶的世界只剩下自己。

她在日历中写道:“家庭事无甚道理,摩擦皆因情绪,情绪由心而生,没有绝对的平行线,在一狭小的空间里,总有时会发生碰撞。”对于因女儿女婿的阻拦而未曾与老伴相伴到最后的遗憾,她提到了一句杜甫的诗,“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最终还是要注目寒江,看的远一点,心情就能够开阔一点”,她坚定地告诉镜头外的导演,“我是这么理解的”。

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长辈,在经历大脑的衰退与生活变革的双重夹击。

如果我们仍旧执着的盼望他们能够理性平和,睿智乐观,能够按照我们理想的方式老去,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老人不是他者,而是我们未来的自己。

参考文献:

① Wang X, Zhu K, Wu W, et al. Prevalence of mixed neuropathologies i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 community-based autopsy study in China. Alzheimers Dement. 2024 Nov 25. doi: 10.1002/alz.14369.

② Li X,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 Dec;5(12):e672-e681.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