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高质量法治为新质生产力护航!在第25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一场以“法治引擎 企航未来”为主题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情况发布会(AI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于4月9日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行。会上,《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与维权指引》《人工智能(AI)领
读创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张玮玮 记者 范宏韬 文/图
以高质量法治为新质生产力护航!在第25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一场以“法治引擎 企航未来”为主题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情况发布会(AI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于4月9日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行。会上,《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与维权指引》《人工智能(AI)领域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及2024年度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等一系列法治创新成果发布亮相,前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正式揭牌。
发布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彰显司法保护力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志坚介绍,近年来,深圳法院以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先后审理了全国首宗人工智能生成作品著作权保护案、全国首例算法商业秘密保护案等一批标杆性案件,不断以开拓创新精神挺膺担当,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优选地。
市中级法院司法事务办公室主任兰诗文发布了《2024年度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覆盖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专利、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网络直播等众多新时代的重点领域和行业。
发布涉企业商业秘密、AI专利布局两大指引,送上“法治锦囊”
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庭长蒋筱熙现场发布《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与维权指引》并作详细解读。
据了解,为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多元司法需求,深圳法院组织资深法官精心编写了这份指引,助力企业全方位提升企业商业秘密自主保护水平。其中详细梳理了全国法院近年来审理的商业秘密典型案例,创新构建了“8维22景”分类体系,覆盖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全流程,贯穿人员招聘、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全周期,并为每一种泄密场景挑选了1-2个典型案例予以解读;系统整合“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载体管理、区域防控”四大治理维度,构建起覆盖企业全流程的商业秘密治理体系;立足企业维权痛点,构建“行政查处+民事追偿+刑事追责”三合一保护体系,通过标准化流程图解与清单式指引,将复杂的法律程序转化为易读易懂的可操作性规范,成为企业随查随用的“维权工具书”。
会上,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邓爱科发布《人工智能(AI)领域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为企业提供AI专利布局实操指导,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成立前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助力创业创新
活动上,市中级法院副院长黄志坚、前海管理局副局长刘桂林、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庭长蒋筱熙、前海产发集团董事长罗和平共同为“护梦计划”暨“前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揭牌。
据介绍,“护梦计划”旨在构建全链条法治服务体系,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以对接区内相关法治机构的优质法务资源为基础,该计划重点开展助企法治政策宣讲、法律知识科普、重点产业法律治理研讨等主题活动,同步建立需求导向型法律保护常态机制。
前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主要面向前海梦工场入驻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前海科技企业以及跨境科研机构等,重点覆盖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深港知识产权助企发展,探索跨境规则衔接机制。服务站将帮助企业对接知识产权“确权-维权-转化”服务,提供其他特色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刘桂林表示,前海积极支持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构建深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海模式”。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示范区,前海已联合各类知识产权机构形成集聚效应,构建起全链条生态保护体系。他倡导前海知识产权机构加强协同,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服务支持。
聚合法智深入研讨,共寻解局之道
来自深港两地知识产权专家、全市初创和创新主体企业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150余人参加活动。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律师等围绕AI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议题,从法律研究和实务等多个角度深入讨论交流。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张婷深入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强调数据合规和侵权风险防控。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黄亚英从立法角度为大模型时代深圳知识产权立法优化提出建议,包括明确知识产权客体、加强数据合规管理等,并建议依托前海深化粤港澳跨境IP协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招俊健基于企业实践分享AI硬件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促进行业企业交流,分享实践经验
许多大湾区科创企业和法律专业机构的代表在现场交流中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并分享了自身在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实践探索。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和数据创新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主要是将大模型运用于工业领域中,为制造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曹富炘表示,企业发展前期需要积累一批知识产权,在前海得到了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快速优先审查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市中级法院此次发布的指引对企业在逐步搭建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方面有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
“我们更关注法律服务场景,通过前置法律咨询为企业需求端降本,在服务端通过数字分身等方式为企业增效,同时积极扩大海外法律服务市场,为企业‘出海’合规护航。”深圳智法数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上市公司全球合规、出海企业合规以及泛法律AI平台构建等业务。该公司技术总监王毅告诉记者,企业创始人来自香港,选择在深圳前海建立研发中心,不仅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好、企业运营成本低、出海企业数量多,还因为前海非常重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并给予大力支持。他表示,前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揭牌成立后,智法数科也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服务站工作,为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尽一份力量。
AI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法律服务业,律师该如何与AI如何共舞?“AI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也带来很多挑战,一是版权问题,利用AI工具生成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还有很多争议。二是在使用AI工作和调优的过程中所产生知识产权的归属界定。三是数据篡改和造假等问题。”深圳创客法律中心运营总监、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江介绍,他与律所同仁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在接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接口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旨在提升工作效率,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更好地确保客户资料保密度和法律专业服务精准度。未来,深圳创客法律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孵化器的合作,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讲座等渠道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我们是一家中小型科技企业,主要做AI服务型机器人和娱乐教育型机器人两类。”深圳市工匠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招俊健告诉记者,深圳前海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极少存在“专利丛林”,是适合创业的热土。但是,企业“出海”后所面临的知识产权环境却因产品投放市场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除了众多竞争对手,企业还会遇到恶意注册来收取授权费用的“专利流氓”带来风险、提高成本,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创意硬件、创意家居领域。
他结合近9年的“出海”经验,提醒不同体量的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前应结合自身情况、销售渠道、目标市场情况,规划好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布局和攻防安全策略。同时他也期待,前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能在知识产权领域企业资金安全、企业经营者人身保护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和服务。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