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巳日,古代传统习俗喝酒斗诗逍遥自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2 04:20 5

摘要:古代人真是逍遥自在,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ú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

仚 屳 氽 汆、 觞 觥 觚 斛

xiān xiān tǔn cuān;shāng gōng gū hú

古代人真是逍遥自在,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ú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曲水流觞” 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

曲水流觞,成为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

【名称】曲水流觞

【解释】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造句】~的习俗现在难以见到了。

【英文】 Shang-ssu Festival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

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 有诗: 1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 2流觞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为良辰。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 3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4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上巳节,节期三月初三日,又称“重三”、“春禊”。“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得从三月上巳这一古老风俗说起。

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这种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这次兰亭聚会,虽也举行修禊祭祀仪式,但主要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绍兴,“曲水流觞”这种饮酒咏诗的雅俗历经千年,却一直盛传不衰。 “曲水流觞”这项活动在后期是一些文人们的活动。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将酒杯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去作一首诗。如果作不出的话就要去喝酒。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