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件很恐怖的事,现代金融的目的其实是阻止普通人完成原始积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2 17:39 2

摘要:现代金融体系的设计与运行机制,对普通人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构成了结构性阻碍,这一现象的本质是资本逻辑与社会资源分配失衡的体现。

现代金融体系的设计与运行机制,对普通人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构成了结构性阻碍,这一现象的本质是资本逻辑与社会资源分配失衡的体现。

例如,存款1万时诱导换手机,10万时怂恿买车,百万时推动购房。这种「收入-消费-负债」的循环,使普通人始终处于被动消费状态,难以储蓄积累本金。

更隐蔽的是,算法通过外卖订单频率、直播心率变化等数据预判消费欲望,精准推送分期贷款,导致月薪5000者负债率甚至高于高收入人群。

以30年房贷为例,其利息成本往往接近本金,劳动价值被银行和开发商收割。更危险的是高利贷伪装术:某平台借款5000元实际到账3500元,7天后需还1500元利息,年化利率高达5959%。这类债务陷阱直接吞噬原始积累的可能。

富人通过跨国资本套利(如在中国建厂、购买资产)叠加杠杆,实现指数级增值。

例如,20%首付购房后,房价上涨10%即可获得50%的投资回报率,并通过抵押再投资扩大收益。而普通人因缺乏抵押物和金融知识,只能通过劳动收入缓慢积累,甚至成为股市、基金中的「韭菜」。

现代货币体系下,新增货币优先流向政府、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富人通过持有房产、股票等资产抵御通胀,而穷人收入增长滞后于物价上涨。

例如,2008年量化宽松推高全球资产价格,但普通人反而因就业萎缩和消费通胀陷入困境。更严重的是,数字技术加剧了这一分化:掌握数据和技术的企业通过虚拟币投机、垄断定价进一步集中财富。

对抗消费主义:强制储蓄(工资到账即转存)、区分「需要」与「想要」、卸载诱导性APP;

优化负债结构:优先偿还高息贷款,避免以贷养贷,选择持牌机构借贷;

​参与资本游戏:学习基础金融知识,通过指数基金、REITs等低门槛工具获取被动收入,哪怕每月仅存500元,20年复利可达40万。

普通人破局的关键,在于识破消费幻象、掌握金融规则,并利用时间复利对抗资本剪刀差。

攒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对抗资本绞索的武器。

来源:繁荣的荔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