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将清明祭英烈融入特色文化传承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21:26 4

摘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坚持以“筑牢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线,以“打造四个特色品牌”为引领,以“探索N项主动实践”为驱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新时代双拥工作深度融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坚持以“筑牢红色文化精神”为主线,以“打造四个特色品牌”为引领,以“探索N项主动实践”为驱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新时代双拥工作深度融合。

强化以政治高度定位担当,筑牢红色文化精神根基

佳木斯市把清明祭英烈活动作为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实践,通过追忆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事迹,将红色基因持续融入青年一代精神血脉。

深挖历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理论体系。佳木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的主战场、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小延安”和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创造了东北抗联“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牵制敌人最多”的历史壮举,诞生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多首红色经典作品,成为革命文化的摇篮,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文献档案+口述史”,推出《三江抗战文丛》《土龙山风云》《铁血三江》《决战黎明》等20余部本土红色书籍、纪录片,用文学和影像艺术再现历史。佳木斯市建立健全红色教育基地清单,将刘英俊纪念馆、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合江省政府旧址、桦川烈士陵园英烈事迹展览馆、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等列为学习教育基地,以“视、听、触、感”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打造“行走的党课”研学路线,形成“历史研究—理论阐释—实践传播”链条式教学品牌。

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党建+”活动机制。佳木斯市以“清明祭英烈”活动为抓手,实施“百名党员讲党史、千场党课进社区、万民共筑精神家园”工程。组织数千名党员干部群众走进东北抗联雕塑馆、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等红色地标,通过瞻仰烈士遗物、聆听革命故事,深刻感悟“东北小延安”伟大精神。市博物馆、华电能源红色文化厂史馆等“峥嵘岁月”类场馆,生动再现了开垦北大荒、工业领跑者的奋斗历程,激发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同时,创新推出了“红色剧本·重走七星峰”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密室解谜等形式,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加大创新实践,打造特色祭扫品牌。佳木斯市在传统祭扫基础上,不断探索“线上线下联动、军地协同、多学段覆盖”的祭英烈活动机制。军地联合方面,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驻地部队、团市委、少工委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万余名党员干部、军人、学生共同敬献花篮、重温誓词,强化爱国情怀。教育引导方面,红旗教育集团、延安教育集团、立新教育集团等少工委组织近万名师生徒步前往烈士陵园,通过“红色教育课+祭扫仪式+主题宣讲”链条式教育,引导少先队员赓续红色血脉。祭扫服务方面,提供预约烈士亲属异地祭扫服务,对无法到现场且有需求的烈士亲属通过视频连线、录像等形式为烈士亲属提供代为祭扫服务。

深化“四个融合”,创新双拥实践品牌

2025年清明期间,佳木斯市通过“烈士陵园主题展”“红色故事讲述会”等形式,将英烈精神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时代主题相结合,使祭奠活动成为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平台。

科技赋能,开启“数字祭扫”新路径。联合科技企业,通过烈士陵园VR实景展示、抗联雕塑馆线上参观等创新祭扫模式,多部门联动开展“时空信箱”“纸鸢送祝福”等活动。同步推出“AI数字讲解员”,以抗联英雄人物形象为原型,开展“缅怀英烈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情景宣讲活动,用青年群体喜爱的语言风格讲述党史故事,持续发挥佳木斯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综合体的实践教育意义。

艺术活化,沉浸式演出重塑红色记忆。通过话剧《冷云》、音乐剧《燃烧的旋律》等文艺作品巡演,在烈士陵园广场举办“红色家书诵读会”,邀请抗战老兵与烈士家属同台演绎《赵一曼给儿子的绝笔信》。让英烈精神活化于舞台,演员与观众零距离互动,打造“人在剧中、剧在史中”的震撼体验。

国际联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和平理念。依托佳木斯对俄开放优势,邀请俄罗斯远东地区代表参观“东北抗联国际主义教育基地”,共同探讨二战期间中苏军民联合抗战的历史意义。通过跨国视角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和平价值,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产业融合,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清明研学旅行专线”,串联“汤原密营遗址”“桦川抗联遗址群”等景点,开发“农耕体验+红色教育”复合型产品,推出“红色民宿”认养计划,鼓励游客参与烈士故居修缮,体验“一日红军生活”。在清明祭英烈活动期间发起“红色创新挑战赛”,吸引华为、中兴等企业参与“抗联精神+智慧农业”“军工技术+冰雪装备”等产学研项目对接,促成合作意向12项,预计带动产值超5亿元。

彰显实践成效,激发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

从全民祭扫到云端网络追思,从党政机关的主导推动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佳木斯市通过高位推动、多维联动、创新形式,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英烈纪念体系,生动诠释了“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深刻内涵,以实际行动不断弘扬英烈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精神传承有深度。通过“红色家风讲堂”“英烈后代座谈会”等活动,挖掘整理出300余个“烈士家庭的故事”,组建11个党史宣讲团、50支小分队,培养“红领巾讲解员”5000余名,深入基层开展分众化宣讲,让英烈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开设“三江星火”线上专栏,通过短视频、VR技术等让红色教育“触网”而生;哈电集团佳电股份等企业组织青年员工赴西林公园烈士纪念塔开展“青马工程”研讨,将英烈精神融入现代化产业工人培养体系。

助力发展动能有突破。以红色文化助力打造佳木斯“中国牙城”为载体,建设口腔医学工程实验室、数字化义齿制造基地,推动“口腔+文旅”跨界发展,深入融合“东极冰雪世界”等文旅IP,实现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形成“红色文化+实体经济”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促进社会治理有温度。开展“我为英烈解难题”专项行动,累计帮扶烈士家属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困难737件,推出“英烈子女升学优待政策”,在社会层面营造“尊崇英雄、关爱烈属”的良好氛围。

清明祭英烈,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佳木斯市始终坚持以“东北小延安”的政治站位为引领,以清明祭英烈活动为重要抓手,通过政治引领强化历史自觉、以创新驱动激活文化生命力、以实践转化彰显时代价值,走出了一条具有佳木斯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之路,让英烈精神在三江大地绽放出永恒的时代光芒。

来源:中国双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