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镇创业家㉘丨从日用品到工艺品到文创品 咸安小伙让楠竹身价跳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06:31 2

摘要:他们通常有在大都市甚至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走南闯北,视野开阔;他们敢于创新,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致富。

卷首语

一个新型中青年创业群体正在荆楚大地县域悄然崛起。

他们通常有在大都市甚至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走南闯北,视野开阔;他们敢于创新,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致富。

他们是“小镇创业家”。

自2024年12月5日起,本报设立“寻找小镇创业家”栏目,联合全省100多家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共同追寻他们的创新、创业、创富故事,聆听他们的心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孟静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刘正杰 通讯员 胡剑芳 李婷婷

刻刀划过,滋滋声响。3月17日,咸宁市艺竹情工艺品有限公司的雕刻室里,贺慈正专注雕刻着手中的竹子。

咸宁是全国九大竹产区之一,种植楠竹约146.9万亩,数量高达2.2亿株,素有“楠竹之乡”的美誉。1994年出生的贺慈回乡创业,通过“互联网+文创”模式,将普通楠竹玩出了“七十二变”。

三次创业后返乡

进军竹工艺品领域

贺慈的老家位于咸安区大幕乡西山下村。从大山里走出的他,给人的印象是:爱钻研、有闯劲、敢挑战。

2013年,贺慈18岁,刚进入大学就与同学合伙在学校附近租下门面创办轰趴馆。短暂经营退出后,他在学习之余做起劳务中介,帮大学生找兼职。大学毕业前后,他又与人合作在河南创办了一家教育公司,做高考志愿填报咨询。

“我想为家乡做点事。”2017年冬天,有了三次创业经历的贺慈回乡探亲,发现家乡发展变化不大,于是做出“留下来”的决定。

干什么呢?学环境艺术设计的贺慈,发现了一个痛点:咸宁没有做高端竹工艺品的企业,竹产品普遍为扫帚、竹筷、牙签、簸箕、篓子等“大路货”,售价低,很难溢价。要提升竹子的附加值,做竹文创可能是条路径。

说干就干。贺慈开展市场调研,并与千里之外的雕刻师傅建立了联系。同时,他前往河北省廊坊市、北京朝阳区十里河村、浙江省安吉县等地考察竹产业,学习竹工艺。

“每个村都有拿得出手的主打产品,有的是竹扇,有的是竹饰品,有规模、有市场,利润也可观。”一位安吉老板被他的勤奋好学打动,带他参观了当地多家竹企业,让他大开眼界。

回到咸宁后,贺慈将自己设计的竹雕、茶具等配件做好后,主动拜访了市区多个部门,得到支持。很快,他在大幕乡开设了工厂。2019年5月注册成立咸宁艺竹情工艺品公司,向竹工艺品领域进军。

让竹文创“触网”

竹子身价涨了千倍

竹雕金蟾、竹雕螃蟹、竹雕生肖、竹教尺……走进艺竹情公司,各种竹工艺品琳琅满目,用普通的竹根、竹节、竹片雕刻制作的浮雕、立体雕、留青雕、编织等文玩摆件精致美观。

“一根十几米长的竹子,按传统方式卖到加工厂,售价15元。但把它做成上百个‘小螃蟹’造型摆件,一个售价三四百元。”一根竹子做成手工艺品,到底能升值多少?贺慈回答:身价能涨成百上千倍。不仅如此,销量也可观。比如,一根30元的“紫竹教尺”,一天就能卖出好几百个。

在贺慈看来,这与竹文创“触网”销售密切相关。

2019年5月,贺慈参加了第五届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他设计的竹摆件颇受青睐,最后不得不“限购”。

这次经历,让贺慈初尝“触网”甜头。很快,他开了一家淘宝店。但一开始碰了壁:“店铺流量起不来,销量前几名的商家始终垄断着这个领域。”同时,优质的电商主播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艺竹情”公司地处偏远,电商人才难求。

当年,咸安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启了“电商千人计划”项目,贺慈把握住了这次机遇。一年3次培训,涵盖拍照、上架、销售等全过程,他从不缺席。这样,一坚持就是3年。如今,公司的线上渠道已经从一家淘宝店拓展到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平台营销,网络客源超过10万人。

借力互联网,贺慈还运用大数据为用户画像,发现购买竹工艺产品的消费群体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且以30岁至50岁的男性消费者为主。“我们迅速调整产品种类和营销策略,按需生产。”贺慈说,企业网店目前上架产品从单价15元的葫芦挂件到2680元的实心玉竹棍,达400多款,主要销往沿海一二线城市。2024年,销售额700万元。年销售额最高峰在2021年,高达1700余万元。

发掘老手艺人

带领乡亲赚“竹”钱

“您看,我编的这个竹花器,一个可以卖到80元。那个有立体纹的竹折子,一个也能卖到三四十元。”3月25日,咸安区大幕乡佘家湾,75岁的佘海坤正在自家后院中劈篾、削篾,编织各种竹工艺品。他感慨地说,自己17岁学过篾匠,上世纪90年代后到南方闯荡后,就再没做过篾匠活。没想到放了几十年的手艺,现在又捡了起来,一年还能增加好几万元的收入。

在贺慈的印象中,村里老一辈会编竹子、雕竹子的手艺人颇多。许多传统竹雕手艺渐渐失去市场,濒临失传。为何不把他们集合起来?

2019年,他牵头举行“首届大幕乡竹工艺大赛”,10多天挖掘出10多名优秀的本土手艺人,佘海坤便是其一。

崇阳县路口镇大屋舒湾,舒宇阳和舒坦父子擅长各类雕刻,近年来也经常向贺慈提供各类个性化手工艺品。“我主要按要求做竹雕金蟾等文玩摆件,做一个一两天,售价三五百元不等。”舒坦说。

为赋能家乡竹产业发展,贺慈还曾率先设计一款用于养殖的粗加工竹制品“漏粪机”,广受欢迎。看到网上的扫帚各式各样,不少能大批量销售。贺慈主动联系批发买家,拿到订单后,让本地扫帚加工厂按款式定制生产。去年8月份以来,已在网上卖出100余万元的扫帚。

“公司培养了60多名竹制品手工艺人,与20多家竹制品加工作坊开展了供销合作,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贺慈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来源:携手共行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