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农业产业集群被视为激活农村经济的关键抓手。然而,大规模集群往往面临资源分散、管理复杂等难题,而小规模产业集群(如镇域或村级)凭借“聚焦特色、灵活应变”的优势,成为更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突破口。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以“小而美”模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农业产业集群被视为激活农村经济的关键抓手。然而,大规模集群往往面临资源分散、管理复杂等难题,而小规模产业集群(如镇域或村级)凭借“聚焦特色、灵活应变”的优势,成为更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突破口。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40元,但城乡差距依然显著。小规模产业集群通过整合本地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不仅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能创造就业机会,助力农民增收。例如,广东湛江的菠萝产业集群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30%。
小规模集群的核心在于“特色”。需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细分领域,如特色种植(如中药材、有机蔬菜)、养殖(如生态甲鱼、黑猪)或手工艺(如竹编、传统酱料)。
案例:湖南汉寿县依托生态甲鱼养殖,打造“养殖-加工-文旅”全链条,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
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均需本地化布局:
前端:联合科研机构培育优质种源(如耐盐碱小麦、抗病水稻),提升单产和品质;中端:发展初级加工(如分拣、包装)和精深加工(如果脯、预制菜),延长保质期并提高利润;后端:通过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渠道直达消费者,减少中间商差价。小规模集群不必追求“高大上”设备,可借助实用技术降低成本:
智能监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病虫害,降低人工成本;共享农机: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植保无人机、无人插秧机,提高使用效率(江苏某合作社亩产提升23%);数字化营销: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扩大品牌影响力,如云南“农文旅”融合模式吸引游客超22亿人次。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入股、订单农业、利润分红等方式绑定各方利益。例如,广东珠海“白蕉海鲈”产业集群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销售成品,农户风险降低40%,收入增长25%。
小规模农业产业集群的成功,离不开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协同。2025年,随着智慧农业技术普及(市场规模预计达1200亿元)、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完善(村级物流站点超33万个),更多“小而美”的集群将涌现。
核心建议:
政府:简化审批流程,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企业:聚焦细分赛道,避免盲目扩张;农户:积极参与培训,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结语
乡村振兴不是“摊大饼”,而是“绣花功”。小规模农业产业集群以灵活性和特色化破解“大而全”的困局,让每一寸土地都能释放独特价值。这条路虽充满挑战,却是实现农民富、农村美的必由之径。
来源:农人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