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咏江南情,台湾十姊妹翰墨连两岸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2 03:17 1

摘要:江南,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4月11日),满溢江南情怀的“乾隆御题诗咏苏州书法展”在苏州彬龙美术馆开幕,陈淑娥、黄台芝、施筱云、林菲满、周丽珍、陈丽文、林姿容、杨玉如、黄素卿、连瑞芬十位台湾知名女书法家前来苏州办展,亮出了她们以乾隆诗文为题创作的近90件

江南,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4月11日),满溢江南情怀的“乾隆御题诗咏苏州书法展”在苏州彬龙美术馆开幕,陈淑娥、黄台芝、施筱云、林菲满、周丽珍、陈丽文、林姿容、杨玉如、黄素卿、连瑞芬十位台湾知名女书法家前来苏州办展,亮出了她们以乾隆诗文为题创作的近90件作品。“十姊妹”情系苏州,心系江南,传播中华书法之情愫跃然纸上。

10位女书法家亮相苏州 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两岸同根同源,共享相同的文化基因。一根墨线连接着两岸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共同记忆和情感认同。我们十人的作品渗透着对书法艺术的深刻认知和对传统艺术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旅居苏州四年的台湾女书家杨玉如说。

十秀雅集里的江南

10位书家的联手,被台湾的女书法家们自称为“台湾十秀雅集”。雅集中的“十姊妹”是10位有着丰富书法创作实践的女性,她们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也有58岁,接触书法时间最长的有50多年了。据了解,这10位女书法家,大部分是台湾著名书法篆刻家薛平南的弟子,此次展览是“台湾十秀雅集”的第七次联展,也是首次走出台湾办展。

台湾女书法家们心怀喜悦参加展览。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令人关注的是,本次展览内容“秀”心独具,从乾隆的诗画品评入手,以此为书写内容,从中折射出十位女性心中的大美河山。清代皇帝乾隆一生诗作数万首,但为人记诵的很少,此外,他以清宫内收藏的历代名作为诗文载体,满纸钤印、题诗,颇为后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乾隆帝对于书画的评价具备了相应的历史文献研读价值。说起本次展览为何会以“乾隆诗文”为题。参展书法家、文学博士施筱云告诉记者,她们十姊妹在台湾曾经以《红楼梦》诗词为主题办过书法展览,也曾经以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的诗词为题作过展览。这次以乾隆诗文为题作展,也是一次机缘巧合。为研习中华文化,十位姊妹邀请岛内名嘴、文化学者梅朵授课,其中特别研习了乾隆的诗文题跋。“我们发现乾隆皇帝的诗文中很多都有江南的影子,更有和苏州文人与苏州风物的隔代对话。”于是,我们深入了解了乾隆的各类作品,并各自寻找适当的诗题作为书写题材,虽不足以完整表现乾隆的诗题,却是一趟有趣的江南书画之旅。

书法展现场满溢两岸情。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展览中,与苏州息息相关的文徵明与狮子林两大主线尤为瞩目。身为“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书画皆擅,笔法细密而苍劲有力,画境则追求气韵生动,融合书法线条与绘画技巧,形成秀润清劲、独树一格的书画风格,也影响着后代吴门画派的发展。作为参展艺术家的施筱筱云告诉记者,在乾隆题画诗中,特别有趣的是山水题诗,尤其是与文徵明的“隔代对语”,活像“纸上抬杠”。“文徵明的作品表达了传统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与共谐,乾隆帝对于文人‘身处朝堂心在林泉’的心思则似有微词,毕竟‘九五之尊‘与’低微小官’的仕隐观、天下观大有不同,他以‘既忆江乡莼味好,何来鹏翼此图南’之句小小‘酸’了文士,可惜文徵明无言以对。”参展艺术家、台湾标准草书学会副理事长周丽珍也选择了乾隆对文徵明画作的题诗为主题,有小品、小对联和册页,书写字体以楷、隶、行呈现。在搜寻材料的过程中,她由心地赞叹文徵明长达七十多年创作生涯与多样的书画风格,也从中细细体会到一位帝王对前代文人书画家最高的崇敬与喜爱。

部分参展作品。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部分参展作品。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而台湾女书法家学会理事长连瑞芬则以魏碑书写乾隆题倪瓒《狮子林园图》,追溯帝王对江南园林的痴迷,带观众领略江南古典园林的人文风华。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其假山叠石于咫尺内自成天地,禅宗思想与造园艺术融合,恰是园林文化“天人合一”的缩影。倪云林是元四家之一,乾隆十分钟情其画,尤其对《狮子林园图》痴迷,不仅时时观览画境,还刻意南下寻索、游历、题作、仿建,书写的过程也是对于苏州园林的深入体验,这让连瑞芬大呼过瘾。

“杨玉如”的苏州情缘

这次十姊妹联手来苏州办展,不能绕开的人是杨玉如。

在杨玉如看来,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大地是书法艺术的根之所在,她在研习书画时临摹到“唐、祝、文、沈”四大才子的墨宝后,对于作为吴文化中心的苏州不由得心驰神往。2015年,她结识了来自吴门画派发祥地苏州的女书画家周思梅,此后的五年间十次来到苏州,游山水、品园林、观书画、聆雅韵,江南文化的熏陶让杨玉如下定决心长住苏州。2021年7月,她独携75公斤行李赴苏定居,并开设“香洲楼”书画工作室。“刚开始,我的朋友和学生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很两极化,有的非常不理解,常劝我回台湾去。但后来看我在朋友圈的分享,他们也开始觉得有2500年文化底蕴的苏州是个好地方,我在苏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杨玉如坦言。她曾潜心研习篆、楷、隶、行、草五体,苦修二十年。“除了台湾外,我曾在科威特、荷兰、墨西哥等地工作、生活,并传播中华文化。但只有在苏州,我似乎找到了我心中的梦境。”旅居苏州四年间,她尽情挥毫、孜孜不倦,还开办文化研习班,用钢琴、书法、舞蹈,为苏州的孩子们提供了精彩的培训辅导。

两岸书画家同赏书作。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此次她牵头“台湾十秀”来苏办展,在展现书法与文学交融魅力的同时,更想架起两岸交流的文化桥梁。杨玉如对苏州的情怀也深深融入了她的参展作品之中——草篆勾勒万里长江的奔流之态,大篆挥洒江南水乡楼台烟雨的意蕴,以乾隆诗句“耸翠成峦皆碧空”入墨,将那山峦叠翠的空灵意境与春天的勃勃生机交织呈现。

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

本次画展以“传承、弘扬、情缘”为主题,十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风格各异。陈淑娥以篆书呈现的乾隆题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笔力雄浑;黄台芝以草书挥就的《听泉》《飞流》等小品灵动飘逸;林菲满以扇面隶书书写乾隆题钱维城山水诗,结合花鸟题材将宫廷雅趣融入生活意趣;陈丽文挑战临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重现乾隆七十六则题记的执着;林姿容聚焦乾隆题徐渭写生画册,打破一首一幅框架,实现创新效果;黄素卿以“元四家”乾隆题画诗为选材范围,书风古雅……

精彩书作引来会心一笑。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杨玉如告诉记者,苏州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结束后将于2026年在台北友生昌艺术空间展出。“我们已经预定了展厅,将延续两岸文化交流脉络。”在书展期间,十姊妹将和苏州艺术家共同举办交流座谈、开展园林采风写生、考察古城保护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共同推动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展示两岸人民同根共源、期盼共赢的和谐心声。苏州学者、知名书法家陆衡表示,十位台湾女书家的作品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展示了台湾女书家艺术的实力。“书法是两岸人民表达情感、增进了解的重要方式,这次书法展不仅是书画界的往来,也是中华文化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一个缩影。”

来源:引力播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