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中心组织多艘舰艇奔赴南海某海域,开展高强度、实战化全训考核,在演训图片中,“渭南”号桅杆顶部装有小型AESA的052D型首次出现在相关报道中;
南海舰队官方报道,近日,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中心组织多艘舰艇奔赴南海某海域,开展高强度、实战化全训考核,在演训图片中,“渭南”号桅杆顶部装有小型AESA的052D型首次出现在相关报道中;
新雷达由364型双坐标搜索、目标指示雷达升级为一部类似于美海军ANSPQ9B的新型X波段双面阵快反雷达: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能够通过改变天线阵列中的相位和振幅来实现电子扫描,有利于低空补盲,提升对低空掠海目标的探测能力。该雷达首次出现在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后桅杆上,最新的054B型护卫舰和新批次的052D改进型均已开始大规模装备;
中国南部战区海军所属的052D“银川舰”,舷号175和“渭南”号的全训考核(即全科目训练考核)是检验舰艇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复杂战场环境模拟、关键作战科目考核、体系化联合作战、人员能力极限测试等;
052D的全训标准与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合成部队训练演习”(COMPTUEX)类似,均强调复杂环境下的多域协同。中国海军全训的严格性和实战化程度已接近北约国家水平,但仍在核动力潜艇支援、全球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
新训舰艇需同时应对空中、水面、水下及电磁空间的威胁,例如防空反导拦截、反舰导弹攻击、潜艇伏击和电子干扰等;演练新舰在夜间、恶劣海况(高海况)、强电磁干扰等条件下完成战术动作,考验装备稳定性和人员应变能力;测试利用舰载多阵面AESA和红旗-9B/16F防空导弹,拦截多批次、多方向来袭目标(模拟敌机、反舰导弹);052DL发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打击远距离海上目标,验证“发现即摧毁”能力;演练与新型号舰载直升机(直-20F)配合,通过拖曳声呐、反潜导弹和鱼雷和制导深弹对抗静音潜艇;使用新型电磁战设备实施电子干扰、抗干扰及网络化作战,检验一体化指挥系统(CEC)的信息融合能力(渭南舰估计采用新型战情中心);新型11管近防炮也在演练中测试了对智能武器群和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能力;
由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海军采取体系化、网络化作战模式,所以,新驱编队必须通过与战区内的预警机、其他舰艇、岸基导弹部队、电磁战、太空军联动考核,通过三军高速数据链、卫星通信/导航/网络等系统实时共享多维战场信息,确保指挥决策的高效性和精准性。演练“空海一体战”能力;
如果发生军事冲突,新驱就要在演练中考试模拟舰体受损、火灾、进水等紧急情况,测试损管小组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为了跟踪敌舰编队,新驱必须进行高强度的连续演练(如72小时不间断战斗部署),极大考验舰员生理和心理抗压能力—西方海军编队往往利用舰艇长巡航、后勤体系到位等特点对我国做出持续军事挑衅行动,而且,娴熟的战损配合让我军不会出现新西兰海军误判导致舰艇沉没的搞笑“事迹”;
银川、渭南舰编队的实战化训练表明,052D系驱逐舰配备的AESA、舰电、主动相控阵雷达、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防空、反舰、反潜导弹)和综合射频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双舰编队可能采用AI辅助指挥/控制系统,由此充分利用海/空空间,有效提高空间战斗力;
两舰在全训演练中通过率直接反映舰员对复杂系统的熟练操作能力:例如雷达操作手对多目标跟踪、武器官对发射时机的把控等。而且,双舰编队通过全训说明中国海军近年来推行的“一专多能”训练模式(如全员基础损管技能)提升整体作战韧性:避免出现人员伤亡影响战位缺失的情况
这次全训证明,中国南部战区作为应对南海、台海方向任务的核心力量,052D双舰编队驱逐舰的全训成果验证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的可靠性;它们俩与火箭军、空军联动的“反航母作战链”具备实战意义;通过全训强化的远海作战能力可支撑中国海军在南海、印度洋等海域的常态化存在,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新旧搭配的052D综合战力强悍,对潜在对手形成有效威慑,尤其是在台海局势和南海争议中展现“硬实力”;
双舰编队可能配置:银川号搭载红旗-9B、渭南号搭载红旗-9C/红旗-16F,双舰形成中/远程防空系统的无隙互补—渭南号可能充当区域防空指挥舰角色—万一,055级失去战斗力之时,052DL可以接替它作为航母编队的防空指挥舰;
南部战区驱逐舰全训考核表明,中国海军正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全面转型,单舰战斗力与体系化作战能力的结合日益成熟。这种训练模式不仅验证国产装备的技术可靠性,也为未来航母编队作战、远海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来源:熊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