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孙岳先生的遗音《哭祖庙》之感(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08:34 1

摘要: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初次结识同样是孙老师粉丝的一位戏曲观众(现已过世)杨蒲生先生时,他就告诉我,孙先生年轻时不仅唱余派、谭派戏,其他流派也有涉猎,他就听过孙先生的高派戏《辕门斩子》、《赠绨袍》和汪派戏《哭祖庙》。我听了不禁恨自己知道孙岳老师太晚了!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初次结识同样是孙老师粉丝的一位戏曲观众(现已过世)杨蒲生先生时,他就告诉我,孙先生年轻时不仅唱余派、谭派戏,其他流派也有涉猎,他就听过孙先生的高派戏《辕门斩子》、《赠绨袍》和汪派戏《哭祖庙》。我听了不禁恨自己知道孙岳老师太晚了!

我是在国庆十周年时看了电影《杨门女将》以后,才成为孙老师粉丝的。当时只觉得孙岳先生演唱得好,有谭派韵味;扮相极佳,宋仁宗有风度。待《初出茅庐》和《满江红》演出以后,我就完全迷上了孙先生的表演艺术。可惜的是文革前我统共只在剧场看过他的5次演出,另外的两出戏是《强项令》和《将相和》的后半部。不是杨蒲生先生介绍,我都不知道孙老师唱过《哭祖庙》。又过了十年,我才知道广播电台有此录音。

我不知道别人,我个人喜欢看和听孙老师的戏,就是由于他得天独厚的的两个特点:扮相的俊美洒脱和演唱的韵味醇厚。扮相,可以是天生的;但是韵味,则必须在有天赋的条件下,还要有后天的努力,尤其需要博采众长。

青年时代,是人生最多彩多姿的时期,在艺术上也是兼收并蓄的阶段,当时的剧团领导敢于让孙老师来演出这个汪派的剧目,一定是相中了孙老师的好嗓音,相信他的嗓子完全能够把这120句的大段独唱顶下来。这段《哭祖庙》相比较《碰碑》、《乌盆记》、《苏武牧羊》而言,更难的是,这场是个独角戏,人物从上场就一个人,到结束还是一个人,除了人物在锣鼓声中表演的形体动作以外,没有不演唱的时候。如果是演唱功力不抵的演员,恐怕观众早就不耐烦了。而孙老师当时还是个小字辈的演员,从录音中听到他能够不断地引发台下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足以证明他演唱的精彩!

我认为,当初孙老师敢于把这么长、这么费力的一折戏顶下来,一定也是因为他的嗓音和功底双过硬。不知道当今活跃在京剧舞台是的青年京剧演员,是否还有人能够把《哭祖庙》再现于观众面前。从这份孙先生的遗音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作为名副其实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天赋与努力实现了完美结合。

来源:笑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