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年轻人,活在“体验”中!他们拒绝被捆绑消费,选择灵活、低成本的“次抛”消费模式,既省钱又自由。不仅如此,年轻人还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一边熬夜一边泡枸杞,形成了独特的“新中式养生”风潮。而演唱会、脱口秀、多巴胺穿搭等情绪消费,更是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追求幸福
健身只上9.9元的体验课
洁牙只找新店的体验套餐
按摩也要看看附近
有没有体验活动
……
当代年轻人,活在“体验”中!他们拒绝被捆绑消费,选择灵活、低成本的“次抛”消费模式,既省钱又自由。不仅如此,年轻人还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一边熬夜一边泡枸杞,形成了独特的“新中式养生”风潮。而演唱会、脱口秀、多巴胺穿搭等情绪消费,更是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追求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里,青年群体已然成为消费与文旅领域的先锋力量,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在引领全新潮流。《YOUNG生活》栏目汇聚专业视角,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为你呈上全面且深刻的洞察,助你深度理解青年群体的消费与文旅观念,轻松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动向。通过阅读文章,把握消费动向,紧跟时代潮流,丰富谈资,拓宽视野,打破年龄与观念的壁垒,让青年群体实现更好的交流互动,共同拥抱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
每一期,都是一次探索青年潮流生活的奇妙之旅,期待与你共赴这场精彩之约!
01
不办卡、只体验:年轻人的“次抛”消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休息去上体验课,已经成了年轻人“淡班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从特种兵旅行、0元Citywalk、逛商场B1楼,进化到上9.9元体验课,就一杯奶茶的价钱,却可以体验到一个小时的新项目或是练一个晚上的舞蹈。
▲ “不办卡跳舞”在社交平台火热。来源:小红书
“花小钱办大事”的年轻人,正用“次抛”消费重新定义生活方式。这种“次抛”消费模式,不仅性价比更高,还少了诸多顾虑,不用承受“办了卡不去就浪费”的压力,更不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续卡推销。于是,许多年轻人宁可花费更多时间精力,辗转于各家店铺,靠“只体验不办卡”的方式,维持着自己的长期爱好或生活习惯。对他们来说,消费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灵活的自由选择,如果体验不好,也大可毫无负担地离开,用极低的价格浅浅尝试一下从未接触过的项目,主打丰富人生体验,还能顺便学点好玩儿的东西。
23岁的嘉同学是“泳池体验官”,她已经打卡了12家不同的游泳馆。“最划算的一次抢到9.9元体验票,比奶茶还便宜!”嘉同学熟练地在手机上看着各种本地生活平台。为了薅到羊毛,她甚至研究出不同平台的优惠规律:“周三上新特惠,周末要抢秒杀。”
事实上,像嘉同学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这种看似麻烦的方式反而让很多人坚持得更久——每次体验都像开盲盒般充满新鲜感。社交平台上还因此衍生出各种“次卡攻略”和“体验测评”。
▲来源:小红书
“现在我的运动轨迹就像在玩城市探索游戏。”一位坚持“流浪健身”半年的网友这样形容。或许对年轻人来说,消费的自由度比优惠力度更重要。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24年7月-9月,“体验课”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幅达到364%。在小红书上,有不少网友将“低价体验课”评价为“夜校平替”,既不需要凭手速抢课,价格也便宜,是充实周末的新思路。
02
年轻人的新中式养生
清晨七点,写字楼里的95后小张准时打开手机直播,跟着视频里的太极师傅练习八段锦;午休时间,同事们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各式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菊花茶或红豆薏米水;晚上十点,刚加完班的小李一边追剧一边用艾草泡脚——这就是当下年轻人的“新中式养生”日常。
▲同仁堂柜台上摆放的熬夜水与神仙水。来源:燃财经拍摄
这股养生热潮正在席卷年轻消费群体。根据《2024抖音电商滋补营养品行业趋势洞察》显示,18-35岁的“养生新势力”既会花500元买一瓶即食燕窝,也会为9.9元的养生茶包疯狂下单。老字号品牌也纷纷玩起新花样:同仁堂的“熬夜水”成了加班族的续命神器,王老吉的养生奶茶让年轻人直呼“真香”,连咖啡店里都开始售卖添加了人参、黄芪的特调饮品。
有趣的是,年轻人的养生方式越来越“接地气”。周末早上的菜市场里,多了不少认真挑选新鲜食材的年轻面孔;城市公园里,打太极的年轻人队伍日渐壮大;甚至有人专门组团去郊区“抱树”,声称能找到内心安宁的感觉,这些看似寻常的活动,都被赋予了养生的新内涵。
▲来源:小红书@三联生活实验室@小猿厨房
“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00后小林一边搅拌着自制的阿胶奶茶一边说,“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健康生活,既保留了传统的智慧,又加入了现代的趣味。”他们愿意花100元,去体验60分钟的头疗项目,或者定期打卡艾灸、足疗等养生服务,这种“养生+”的消费模式,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03
年轻人买的是情绪价值
“不包邮不下单”的年轻人,愿意花半个月工资买一张演唱会门票,“特种兵旅行”五天打卡四个城市,日行三万步还乐此不疲,排队三小时只为打卡网红餐厅,听音乐剧、脱口秀……这些看似冲动的消费背后,都藏着当代年轻人独特的情绪密码。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正通过独特的消费方式寻找情感出口。当工作压力袭来,一个可爱的盲盒开箱就能带来片刻欢愉;深夜加班时,抱着心爱的动漫抱枕获取治愈能量;周末闲暇,收集各种IP联名周边成了最期待的放松时刻,这些商品被年轻人亲切称为“电子布洛芬”让年轻人甘愿为之买单。就像一位手办收藏者所说:“每次看到办公桌上那些可爱的手办,就感觉生活还没那么糟糕。”这种“精神止痛剂”,让年轻人对情绪商品逐渐上头,也推动了这一消费的持续升温。
此外,在解压方面,宠物的情绪价值也不容小觑。“每次被它们软乎乎的肉垫按在手心,就觉得加班到深夜也值了。”一位正在撸猫的女孩笑着说。在“汪星人咖啡店”里很多顾客买入场卷来和狗狗互动,特别是金毛、萨摩耶这些性格温顺的品种最受欢迎。店长小李笑着说:“这些毛孩子现在可都是‘情感治疗师’,特别是周末,很多年轻人排着队等着和它们互动,宠物陪伴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姜,专程飞往合肥观看演唱会。“当全场万人合唱时,所有工作压力都烟消云散了。”她这样描述演唱会带给她的治愈体验。像她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愿意为一场两小时的演唱会跨越千里,只为获得那份独特的情绪价值。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48.84万场次,观众1.76亿人次,票房收入579.54亿元。这种“为情绪买单”的消费现象,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独特的生活态度。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唱会,不仅能释放压力,更能获得精神上的共鸣与慰藉。正如一位乐迷所说:“花半个月工资买一张门票,换来的快乐却能持续好几个月。”
▲来源:网友@摇摇七喜
由“什么划算买什么”变成“什么喜欢买什么”,上一节有趣的体验课或与小动物互动的间隙,都能唤起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从“跨城旅行”到“演出现场”,从“山系穿搭”到“植系青年”,年轻人都在用消费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
来源:青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