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入选全国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转观念、塑体制、聚合力、激活力,一体推进青橙融媒传播矩阵建设,努力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的蝶变。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入选全国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转观念、塑体制、聚合力、激活力,一体推进青橙融媒传播矩阵建设,努力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的蝶变。
PART01
机制创新:
从“传统马车”到“高速列车”
媒体运营机制是驱动全媒体矩阵在新时代高速轨道上疾驰的核心发动机。面对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现状,呼和浩特市委成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先后5次实地到融媒体中心调研推动,先后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方案》、“深融真改20条”,持续深化落实改革举措。
重置传媒体系,整合传播矩阵。2023年初,呼和浩特市以“不破不立”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实现真融真改,再造组织功能,优化运行流程,将原日报社、广播电视台和融媒体传播中心整合,成立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坚持传统媒体保基础、新媒体重质效,裁撤内设机构22个,撤并率达到53%。撤并传统端2个广播频率、1个电视频道,关停并转30个同质化栏目、账号,新增12个新媒体部门,将优质资源、内容向线上聚集,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开拓制度改革新局,激活融媒体发展内生动力。制定出台采编、人事、绩效、财务等方面规章制度30余项。实行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和职工双向选择,近30名年纪偏大的干部主动退位让贤,把事业交给更擅长新媒体的年轻人,干部年龄平均下降7岁。新引进在编人员36名,平均年龄26岁,其中,国内“双一流”大学人才20名。中心自主培育的记者、摄影、编辑、大V等技术骨干,组成业务过硬的新队伍,精心策划制作优秀视频,创造了单条产品传播量过亿、多条产品达到百万点击量的好成绩。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工作室制、揭榜领题制等多元评价奖励机制,部门职工绩效工资达改革前的2至3倍,极大地激发了媒体人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动力,融媒体产品的发布时效、内容质量和数量大幅提升,各领域的爆款、破圈产品不断涌现,节假日文旅宣传、大学生自发登大青山看日出等爆款产品全网传播量突破4.5亿。
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 图源:百度百科
PART02
传播升级:
从“独自作战”到“融合共生”
目前,移动互联网最有竞争力的传播渠道,主要掌握在中央媒体和商业平台手中。青橙融媒聚焦打通采集、生产、分发各环节,建立各级各类媒体联动、政务联合、商务合作的指挥调度工作体系,构建全媒体传播生态链。
优化运行流程,构建高效集约生产体系。将采编资源与现代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深度融合,打造“青橙融媒MOC融合生产指挥调度平台”,通过每日编委会实现“策采编审发评”统一指挥调度,构建起全市一体化、一张网、一平台、一键分发、多级联动、多端呈现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周杰伦演唱会呼和浩特站、“夜耀北疆”跨年夜活动等本地宣传活动火爆出圈,呼和浩特正面形象多次刷屏,使呼和浩特的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2024年12月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夜耀北疆 跨年青城”摇滚音乐跨年夜活动现场。新华网发(丁根厚 摄)
注重多元互动,重构传播体系。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节点作用,建立中央、自治区、市、旗县区四级媒体联动机制,形成主流媒体引领带动、商业平台参与、自媒体跟进、百号联动的传播格局。比如,青橙融媒客户端首发的短视频《呼和浩特向云端》,抓住“向云端”这一具有诗意和想象空间的概念,选取蓝天白云、壮丽青山、广袤草原等元素,用延时拍摄和特效包装的方法,让观众直观感受呼和浩特生态之美,视频先后被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多家媒体选用或进行二次创作,48小时传播量突破1.8亿。
□青橙融媒生产的新媒体产品《呼和浩特向云端》48小时传播量突破1.8亿
打造融媒体时代品牌旗帜,移动传播统领新型传播主力军。经过全盘布局谋划,完成青橙融媒客户端为主阵地,辅以3个广播频率、2个电视频道、3张报纸,联通“报、台、网、微、端、云”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布局。截至2024年11月,青橙融媒客户端下载量超过830万,其中呼和浩特市用户下载量 321万(本市常住人口 360万人),覆盖区内外31个城市,总关注量2000多万,发稿量40万余条,新媒体矩阵总点击量超35亿+。
PART03
平台融合:
从云端到社区,打通传播“毛细血管”
聚焦解决影响力不足、受众范围小、活跃度不高等问题,青橙融媒坚持“新闻”与“服务”并重,用真实的内容打动人心,用热心的服务凝聚群众,编织起一张联通党心民心的“贴心网”。
坚持内容为王,做强主流舆论。坚持把优质内容供给作为核心和灵魂,在思维、内容、传播等方面破圈出彩,利用轻量化方式解读阐释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2024年以来,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举办各类直播活动1600余场,播发相关信息1.85万条。成功举办2024全国党媒赋能城市形象交流会暨“百家党媒社长、总编辑看呼和浩特”活动,来自全国160余家媒体社长、总编辑及融媒体中心主任齐聚青城,讲述一城精彩,全网浏览量达1亿+,成为党媒力量赋能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新媒体产品《赤麻鸭与雾凇绝美邂逅》在央视微博、新华网、人民网等平台播发,阅读量达1.3亿,让呼和浩特的“千岛湖”火出了圈。
延伸服务链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青橙融媒在做好时政报道的基础上,坚持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用真实的内容打动人心,用行动推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编织起一张服务群众的“贴心网”。打造青橙融媒基层工作站74个,覆盖市区459个社区、村,构建覆盖社区乡镇的传播体系,切实让主流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联通12345接诉即办、智慧青城,推动市直部门和旗县区入驻,建设“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多功能、多层级联动融合的枢纽平台,媒体融合社会,党心联通民心,实现从“信息提供者”向“城市服务者”的提升拓展。推出“有困难@有关部门”“青城帮办”“全民生服务平台”等一批反映民生、收集民意、解决民困的品牌栏目,点击量超3600万余次,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就医、出行、小区缺水、停电、供暖等问题3500多个,有力推动了政府与百姓的双向互动,让全媒体传播更具市井味、烟火气。
借助舆论友军传播扩张,大幅拓展新型主流舆论影响力。通过联动商业平台和自媒体、网络大V,建立主流媒体引领、商业平台参与、自媒体跟进、百号联动、千万传播、亿级到达的传播格局。呼和浩特跨年夜活动等网络宣传实现亿级传播,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网民的点赞加油。
PART04
经营突围:
从“单一模式”到“多点开花”
媒体融合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青橙融媒坚持“内容、平台、经营”一体化发展思路,拓展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着力构建“事业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事业”长效发展格局。
强化技术支撑,抢占传播技术高地。建设青橙融媒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媒体融合实验室,以“融媒体、智媒体”生态体系为原点,实施“融媒+数据”“文化+科技”系列行动,推进AI技术在新媒体中的运用,推出青橙融媒数智人、裸眼3D互动展示、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VR等项目,正在建设云上青城——VR数字场馆,全力提升自身的内容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变现力。
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经营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探索构建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融合传播矩阵。与内蒙古元泽集团共同成立元元盛世文化传媒(内蒙古)有限公司,设立MCN机构,在内容策划、运营推广、商务合作、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及产品供应链等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8月成立以来,入驻机构达人37人,建联合作达人50人,公司流水超1000万元。目前,已成为抖音集团·巨量引擎全国综合服务商以及高德、百度本地生活服务商。组建青橙融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橙融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子公司,全面进军文化传媒、数字技术、互联网销售等领域,与互联网头部公司微短剧平台合作,打造青橙融媒微短剧平台和片库。多元业务显著增强了发展效益和风险防范能力。2024年前三季度,青橙融媒整体营业收入5337万元,是改革前的六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转观念、做产品、建平台,从机构融合到新闻业务、资源要素融合,呼和浩特市在媒体融合征程中始终把好导向、管好阵地、带好队伍,努力实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让主旋律更加高昂、正能量更加充沛。 (作者单位: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