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传老药铺倒闭 父亲临终前给我一个木盒打开后全村都震惊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2:22 2

摘要:腊月里,东北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脸疼。我裹紧棉袄,踩着结冰的土路回了趟老家川木村。这天是爹下葬后的第七天,按照老一辈的规矩,该回去”转七”了。

腊月里,东北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脸疼。我裹紧棉袄,踩着结冰的土路回了趟老家川木村。这天是爹下葬后的第七天,按照老一辈的规矩,该回去”转七”了。

说是转七,其实也没啥讲究,就是把爹生前用的东西收拾收拾。我打开堂屋的门,一股霉味夹杂着药材的苦香扑面而来。炕桌上还摆着半杯水,水面结了一层薄冰。爹走得急,连这杯水都没来得及喝完。

屋里的老挂钟停在了3点17分,是爹走的那一刻。我记得那天我在县城做生意,接到电话时已经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推开通往西屋的门,我看见爹的药箱子还放在那张他睡了四十多年的旧木床上。

黄永林药铺,川木村唯一的老中医诊所,传了五代,到我爹手上第六代,却因为我不肯接手而断了。十年前,我执意去县城开了个小超市,爹也随后关了祖传的药铺。现在想来,心里总有根刺。

“咚咚咚”,门外响起敲门声。

“谁啊?”

“老黄,是我,你三叔。”

三叔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进来,手里提着几个土鸡蛋。“知道你回来,给你拿点鸡下的蛋。”他放下篮子,从兜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红梅烟,“你爹生前给我治咳嗽,一直没来得及谢。”

我接过烟,心里一酸。三叔脖子上还缠着我爹给他扎过艾灸的旧毛巾。

“你爹临走前说有东西要给你,你找到了吗?”三叔问。

我摇摇头。

“肯定在药箱里,你爹那人,命根子都在那药箱里。”

送走三叔,我坐在炕沿上,看着那个陪伴爹大半辈子的老樟木药箱。箱子有点旧,上面贴着几张褪色的火车票,还有一张我小时候画的歪歪扭扭的人像,下面写着”爹爹”两个大字。

箱子上了把铜锁,钥匙应该在爹随身带的小布袋里。我在枕头底下摸出那个布袋,里面除了钥匙,还有一张药方纸,上面写着几味不认识的药材,落款是”老黄记,雍正六年”。

对了,雍正六年,1728年,我们黄家祖传药铺的开张之年。

钥匙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屋子里格外清脆。掀开箱盖,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个小木格,每个格子里装着不同的药材,有些已经发霉变质了。一股药香混合着霉味扑面而来,这是爹身上常有的味道。

箱子底层是几本药书,最上面那本是爹的笔记,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记载着村里人的病例。“老李家大小子,肠胃不好,开三剂健脾和胃汤”,“张寡妇,失眠多梦,金银花、夜交藤各三钱”…这些都是爹四十年来给村里人看的病。

书页间掉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年轻时的爹和娘,背后的黄永林药铺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时候的爹,腰板挺直,眼里有光。

照片底下压着一个小木盒,上面刻着”救心”两个字。这盒子我从没见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小撮暗红色的药粉和一张折叠的纸条。

“永昌,等你看到这个,爹已经不在了。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救心药方,只有在危急时刻才能用。当年日本人打过来,祖父靠它救了整个村子的人。爹对不起祖宗,让你离开了药铺,但爹明白你有自己的路要走。这药方给你,不是要你回来,而是告诉你,黄家人的血脉里,流着救人的责任。无论你在哪,做什么,记住,你是黄家的后人。”

我手抖得厉害,眼前浮现出爹弯着腰在药园里采药的身影。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那个小木盒去了县医院。以前县医院有个老中医叫王大夫,是爹的老朋友,也许他能看懂这个药方。

王大夫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着药粉和方子。“这…这是真的吗?”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怎么了?”

“这是传说中的’定川救心丹’,清代名医黄云林的不传之秘。据说这方子只传男丁,而且要在家族有危难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王大夫激动地说,“我查过古籍,这药方在抗战时曾经救过很多人,后来就失传了。你爹居然…居然还留着这个?”

“有这么神奇吗?”我半信半疑。

“神奇倒不一定,但确实是难得的好方子。从这药味看,主要成分是川贝、红参、天麻,还有一味奇特的药,古籍上称之为’七叶灵芝’,现在几乎绝迹了。”

“您能不能帮我看看这药的效果?”

王大夫摇摇头:“这么珍贵的药,不能随便试。”他忽然压低声音,“不过我知道县里最近有个怪病,已经死了三个人,医院都没办法,会不会…”

我心里一动。三天后,县城传来消息,有十几个人突然昏迷,医院检查不出原因,怀疑是某种新型病毒。正如王大夫所说,这种病来势汹汹,已经有五个人不治身亡。

县医院挤满了人,有病人,有家属,还有来看热闹的。我带着那盒救心丹找到王大夫,他正在抢救一个面如土色的老人。

“这是李村长,刚送来的,情况很不妙。”王大夫擦了擦汗,“现在已经确定是某种食物中毒,可能是最近流行的一种野生菌,但是没有特效药。”

我拿出救心丹:“要不…试试这个?”

王大夫犹豫了。这时,李村长的儿子跪在地上:“王大夫,求求您救救我爹!我爹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全家就完了!”

王大夫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病人,终于点了点头。他小心地取出一点药粉,用温水冲开,慢慢喂给李村长。

半小时后,李村长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呼吸也平稳了。王大夫检查了一下,惊讶地说:“脉象居然恢复了!”

消息很快传开,县医院的院长亲自来查看情况。李村长醒来后,其他几个重症病人也用了救心丹,效果都很明显。三天后,所有病人都脱离了危险。

这件事在县里轰动了。有记者来采访,问我药方的来历。我只说是祖传的,具体成分不方便透露。其实我心里也没底,爹留下的药方上那味”七叶灵芝”,现在确实很难找到了。

就在这时,我接到村里的电话,说有个老物件要还给我。回到川木村,原来是村里年龄最大的张奶奶,她颤巍巍地从箱底拿出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株干枯的植物,形状像灵芝,但有七个小分叉。

“这是你爷爷当年救我时,我婆婆偷偷留下的。她说这是救命的东西,让我藏好,等黄家有需要的时候再还回去。”张奶奶的眼睛浑浊但坚定,“你爹走了,这东西该还给你了。”

我捧着那株”七叶灵芝”,突然想起小时候,爹领着我在后山采药,指着一片草地说:“记住这地方,祖上的救命药就长在这里。”当时我不以为然,现在想来,那里可能就是”七叶灵芝”的生长地。

回县城的路上,我路过那家已经倒闭多年的黄永林药铺。招牌早已褪色,门前的石阶上长满了青苔。推开尘封的大门,药柜上还留着爹手写的药名,一排排小抽屉里空空如也。角落里,爹常坐的那把藤椅还在,椅面上有一个浅浅的凹痕,那是爹坐了几十年留下的印记。

我在藤椅上坐下,恍惚间似乎看见了爹低头研药的身影。阳光透过蒙尘的窗户洒在地上,照出一地斑驳。

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穿着白大褂,手持银针,在黄永林药铺里为病人看诊。醒来时,枕头是湿的。

第二天,县医院的院长找到我,说想研究这个救心丹的配方。“这药太珍贵了,如果能批量生产,会造福很多人。”他诚恳地说。

我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回到了川木村,在爹的坟前坐了一整天。我知道,如果答应了,这个传了六代的秘方就不再是黄家独有的了。但如果拒绝,可能会有更多人因无法获得这药而丧命。

爹会怎么选择呢?我想起他常说的一句话:“医者父母心,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回到县城,我把药方交给了医院,只保留了”七叶灵芝”的产地秘密。我知道,没有这味药,方子也发挥不了最大的效用。

消息传回川木村,全村人都来到我家门前。有人说我糊涂,祖传秘方怎么能随便给人?有人说我做得对,黄家的药本来就是救人用的。

当晚,三叔来找我,递给我一个皱巴巴的信封:“这是你爹临终前让我转交给你的,说等你决定好了再看。”

信封里是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爹的字迹:

“永昌,爹知道你会做出选择。无论你选择守着秘方,还是将它公之于众,爹都支持你。但有一件事爹必须告诉你,七叶灵芝虽珍贵,但并非不可再生。在我们川木村后山的灵泉洞,每逢七年一次的龙抬头之日,灵芝就会长出新芽。爹已经记下了具体位置,藏在药铺的第三个药柜下,有一块松动的地板,掀开就能看到。爹希望你能重振黄永林药铺,不是为了延续家业,而是为了传承救人的心意。记住,真正的药不在方子里,而在心里。”

第二天,我回到那家尘封的药铺,找到了爹所说的地方。果然,在一块活动的地板下,藏着一本小册子,记录了七叶灵芝的生长规律和采集方法。

一个月后,黄永林药铺重新开张了。我没有像爹那样穿长袍马褂,而是穿着白大褂,在药铺的一角辟出一间简易诊室。门口挂上了新做的招牌:“黄永林中西医结合诊所”。

开张那天,全村的人都来了,连县医院的院长和王大夫也特意来祝贺。三叔拄着拐杖,满脸笑容:“你爹在天上看到了,一定很欣慰。”

我接过他递来的香,插在药铺前的香炉里,低声道:“爹,您看,我回来了。”

香烟袅袅上升,恍惚间,我好像看见爹站在药柜后,冲我微笑。炉子上的老水壶开始冒气,发出熟悉的鸣声,那是我儿时记忆中,爹给病人煎药时的声音。

川木村的春天来了,后山的野草开始抽芽。我知道,在某个只有我知道的角落,七叶灵芝的新芽也在悄悄萌发。而在我的心里,爹留下的不只是一个药方,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传承。

药铺的窗户大开着,春风吹进来,掀动了案头的医书页角。阳光照在那个小木盒上,“救心”两个字熠熠生辉。

有病人推门进来,是隔壁村的老李头,他笑着说:“小黄大夫,我那老寒腿又犯了,和你爹在世时一样,又来麻烦你了。”

我笑着点点头,从药柜里取出几味药材,动作娴熟,仿佛干了一辈子。窗外,一只麻雀落在黄永林药铺的招牌上,欢快地叫着。

(后记:2023年,“定川救心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永昌也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在川木村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中医院,但仍保留着那间老药铺,作为祖传医术的传承基地。每年,都有无数医学院的学生前来学习传统医术。而七叶灵芝的种植技术,也在黄永昌的努力下得以恢复,不再是传说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珍品。)

走在县城的街上,有时我会听到有人议论:“那个黄大夫啊,就是祖传秘方救了一村人的那个。”

我只是笑笑,转身走进巷子里那家不起眼的老药铺。推开门,迎面是药材的清香,墙上挂着爹和我的合影,照片里的爹已经花白了头发,而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少年。

柜台上放着一个旧收音机,正播放着昨天的春节联欢晚会重播。我一边听一边称药,心里想着,今年又该去后山看看七叶灵芝了。

药铺门口的招牌上,“黄永林”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跨越了时光,从清朝雍正年间一直延续到今天。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