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管理区:“00后”农场主玩转“新农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11:11 5

摘要:凌晨4:50,姜悦换上沾着泥浆的工装,灌下一大口浓茶,跨上旋耕机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这位21岁的农场主在驾驶舱连续工作八小时,直到午后烈日把铁皮晒得发烫。“五台机器追着屁股跑,田里连喝口水的工夫都奢侈。”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身后300亩稻田正等待检阅。

凌晨4:50,姜悦换上沾着泥浆的工装,灌下一大口浓茶,跨上旋耕机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这位21岁的农场主在驾驶舱连续工作八小时,直到午后烈日把铁皮晒得发烫。“五台机器追着屁股跑,田里连喝口水的工夫都奢侈。”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身后300亩稻田正等待检阅。

姜悦的家庭农场,在屈原管理区凤凰乡琴棋村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洞庭湖畔平原的阡陌之间,这位凤凰乡最年轻的农业新主体,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农业叙事。三台插秧机、一架无人机、一台旋耕机构成了他的钢铁方阵,300亩自营田是试验场。插秧机在泥泞中画线,无人机在云端播种,旋耕机翻起沉睡的泥土——这位“00后”指挥官的作战地图上,每个坐标都标注着现代农业的注脚。

“雇人驾驶农机每人每天要400块,育秧每天200块还管三顿饭。”姜悦掰着满是茧子的手指算账,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他经历过老农机手突然撂挑子的窘迫,让他焦虑的是,村里种田人的平均年龄已经五十多岁,“等师傅们干不动了,这些铁家伙该交给谁?”暴雨突袭时的连夜抢收、机器卡壳时的焦急等待,都让他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并非滤镜里的田园牧歌。

面对现实,姜悦并没有退缩。“家里有的农机,我都有证。”他得意地展示着他的农机驾驶证。对土地,他始终有一份源自热爱的憧憬,他兴奋地描绘着一幅科技引领的农业新图景。在新图景中,要实现“三个不见”:不见人扶方向盘的耕地机,不见弯腰插秧的农妇,不见凭经验施肥的老把式。他期待着无人农机队列像雁阵般掠过田野,传感器如同大地脉搏监测仪般精准感知农情,5G基站将农情直传云端。“到那时,我们就是农业指挥中心的‘程序员’。”

在姜悦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农人特有的双重属性:既传承着“汗滴禾下土”的勤勉,又涌动着“科技平山海”的锐气。他们用二维码替代了老烟袋,把控制终端当作新农具,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平衡点。姜悦的故事,是中国乡村基因库里正在植入的新染色体,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用机械驯服土地的生动写照。(谢伟)

来源:岳阳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