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逐“质”强引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11:19 2

摘要:全力攻坚关键技术、大力引进科技人才、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近年来,河津市始终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强大力量

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创客”汇聚于此,在一流营商环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一位位企业家解锁“创新”密码,在古耿大地上书写创业的故事。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引擎,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舞台。

全力攻坚关键技术、大力引进科技人才、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近年来,河津市始终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强大力量在这片热土上不断萌芽、长出新叶。

推动科技赋能

点亮传统产业新未来

过去,在人们印象中,焦化产业污染大、能耗高,是“落后产业”。如何让传统的焦炉和落后的生产工艺“改头换面”,走出发展困境?山西安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昆新能源”)呈上了创新答案。

安昆新能源成立于2019年3月,是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采用国内先进的环保设备和节能减排技术,实现“废水、废渣、废气”零排放,企业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让焦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一线生产再到幕后管控,用“操盘手”来形容安昆新能源的生产调度中心一点也不为过。SCP机、拦焦、熄焦、导烟车是炼焦人口中常谈的“四大车”,它们均可以在调度中心集中体现。调度中心是该公司投资上亿元建成的“智慧大脑”,每天值守人员仅需30人左右,采用24小时轮流值班制,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当参数出现异常后,操作工会第一时间处置到位。目前,企业的自动化率已超过95%。“着眼未来,我们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围绕智能化、绿色化做文章,做强产品链条,迈上产业链高端,实现绿色节能、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安昆新能源负责人说道。

山西宏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30多年的“老钢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不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宝武集团强强联合、携手共建绿色冶金标杆项目——年产100万吨薄带铸轧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技术创新无疑是核心亮点,主要采用先进的绿色低碳短流程技术,建设全国首条国产化铸轧一体式薄带铸轧生产线,具有流程短、能耗低、排放少等优势,实现了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跃进。

作为工业重镇,河津从未将传统产业视为落后产业、夕阳产业,而是持续聚力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这一老树年年抽新枝、结硕果。

打造创新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发挥科创平台的支撑作用,也需要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做到“点”“面”同步发力、协调联动。

河津市科技创新示范园位于樊村镇,在首家入驻的魏强汽车制造(山西)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内,伴着“吱吱吱”的焊接声,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零部件加工、特种车辆车身部件焊接作业等各道工序有序进行。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整车配件、特种车辆生产的汽车制造企业,拥有国内主流的高端特种轮式装备研发制造团队,集原创性设计、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生产的特种轮式装备覆盖国内外多个领域。谈起未来发展,公司总经理魏强说,下一步,将继续乘“数”而上、向“新”而行,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勇当河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

山西炬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ISO三大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认证,主要从事具有自有专利技术的高端铝基催化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国家专利20多项,建有联合实验室、博士工作站及研究生培养基地等,不断开发生产新型铝基催化材料,使产品朝着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公司已成功跻身“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西省民营瞪羚企业”。

河津市围绕“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和“235”产业转型矩阵,积极打造科创园、化工园区两大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全力构建具有河津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创新主体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

山西三联顺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主导产品为汽、柴油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及变速箱体、商用车刹车盘等高档精密铸件、机加工配件。

走进该公司的增材制造车间,一台先进的砂型3D打印设备正在进行汽车配件砂芯的打印。“传统模式下,一个全新铸件从图纸到成品需要3个多月时间,而利用砂型3D打印技术通常只需要两周到三周,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精度也显著提升。”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发生在增材制造车间里的变化,正是新质生产力助推传统铸造业转型升级的直观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内,无模型、无重体力、无温差、无废砂及粉尘排放,取而代之的是由电脑设计出铸件三维模型,通过网络传输到打印设备,工人只需在3D打印机的操作屏上点触按钮,打印机就会自动打印产品。“我们公司发展愿景就是以创新价值为驱动力,成为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汽车铸件的制造者和客户信赖的供应商。”该公司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山西三联顺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及文化创新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传统铸造与先进铸造(3D砂型打印,无模铸造)相结合的柔性化生产模式,让传统铸造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从“试错制造”走向“精准制造”,从“批量规模化生产”走向“极致个性化生产”,从而实现复杂结构铸件的生产。公司曾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铸造行业排头兵企业”、山西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生产的产品多次在中国铸造行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跨入山西省铸造行业30强。

优势产业逐渐高端化、传统产业加速新型化、新兴产业持续规模化……近年来,河津市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向高攀升、向新而行。2024年,河津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

注重人才引育

构筑创新驱动新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和核心驱动力。

河津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大小企业众多,随着产业的升级改造,人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新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河津市组织专人入企调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标对表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运城康道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是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铝合金企业,是该市铝产业链链上企业,专注于高导电性铝合金产品的研发。随着创新发展渐入佳境,企业愈发感觉到人才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主动与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引进了中北大学顾涛博士开展技术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

顾涛作为河津市2024年引进的高端人才,在技术攻关过程中,和企业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及时分享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并协助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新工艺在工业化生产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顾涛还指导康道合金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端技术背景的研发人才,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产学研合作,康道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技术突破,产品性能显著提升,企业在“以铝代铜”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河津工作让我享受高质量的人才‘礼遇’,这里对人才的重视让我底气更壮、干劲更足!”顾涛说道。

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让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目标,也展示了河津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实力。近年来,河津市围绕铝产业发展现实需要,选定生产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组建创新联盟,发挥产业链集群优势,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北大学等十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破解产业技术服务短板和技术人才引进难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焦化、钢铁主导产业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先进产能达到100%;12个铝精深加工项目招引落地,铝精深加工产业产值增长36%;一批战新产业落子布局,战新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首次突破10%……亮眼的数据彰显着河津工业生产之“稳”,产业优化升级之“进”。现如今,新技术、新项目、新赛道不断涌现,在“新”潮涌动中,河津工业经济正奋力书写“量质齐升”的精彩篇章。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站在发展新起点,河津市将持续聚力转型升级、固本育新,培育发展新动能、集聚发展新要素,着力构建更高质量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大市向现代工业强市迈进,全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满盘棋”。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