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忽视学情差异:专升本考生基础跨度极大(高考150-450 分学生、春考生、单招 / 综评生、五年制大专生等),统一授课导致“尖子生等进度、后进生跟不上”;
纯视频课包装成 “线下班”:几大头部机构直接全程播放直播视频,学生面对屏幕 “看课”,教师仅作 “人形背景”;
超大型大班直播课:个别机构采用数百人礼堂式授课或者轮班面授,其他班依赖投影仪转播老师直播,师生互动率不足 3%,实质与网课无异。
忽视学情差异:专升本考生基础跨度极大(高考150-450 分学生、春考生、单招 / 综评生、五年制大专生等),统一授课导致 “尖子生等进度、后进生跟不上”;
摧毁教育核心价值:真正的教学依赖即时互动——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微表情、肢体语言判断理解程度,实时调整节奏(如讲解速度、举例难度),而屏幕直播教学仅能传递知识 “外壳”,无法实现个性化指导。
山东省规定各类学校师生比约1:15.5,而济南某头部机构据称每年5 万多学员,按标准需配置3000 名以上的专任教师,实际其全部员工约1000人,教学团队仅约 20 人(多为包装的 “网红讲师”),其余 900 + 员工全为招生人员或管理人员,形成 “1 个老师对 2500 个学生” 的荒诞配比,学生在校全程线下同步直播学习。
机构仅重金包装少数 “明星讲师”(10-20 人)直播教学以及录制通用课程,日常教学管理依赖临时招聘的应届本科生 / 研究生担任 “助教”,流动性极高(年均离职率超 80%),多数助教将岗位视为 “备考过渡”,无心投入教学管理。
万人校区仅配几名答疑老师轮班,学生排队候问现象普遍,且年轻助教缺乏教学经验,难以解决复杂问题;
直播回放、ai答疑等 “自助式服务” 成为主流,实质将教学责任转嫁学生,最终成绩 “全靠自学”。
区域主管(抽成 5%-10%)→校区主管(10%-15%)→学生代理(10%-15%)→班级 “学长顾问”(10%-15%),多级分成导致 50%-60% 学费流入招生渠道,实际教学投入不足10%;
大量启用 “学长学姐代理”,利用学弟学妹信任推广,实则优质学生多专注考研 / 考编,参与招生的多为 “利益驱动型” 落榜生,常见话术:“我去年报过,老师超负责”(实际:我去年被骗过来的,今年得把去年被骗的钱赚回来);
投诉平台数据:2024 年 “招生代理失联” 类投诉占比达 37%,多数学生报名后遭遇 “代理注销账号”“机构推诿售后”。
机构年投入数千万至广告矩阵(高速路牌、公交地铁、校园渗透),羊毛出在羊身上,其本质是 “学生为营销买单”。
每月发放零食、笔记本等 “福利”,定期举办明星演唱会、轰趴活动,营造 “温馨氛围”,转移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关注;
典型案例:济南两大机构近几年投入巨资比拼演唱会,年花几千万办演唱会,这些钱如果投入教学的话,得有多少学生能够考上本科。
2、班主任职能错位所谓 “班主任、助教” 多为未经过教学培训的行政人员,仅能执行 “查考勤、收手机” 等基础管理,无法提供学习规划、学情分析等核心支持。
记住:真正的好机构,不会用明星演唱会吸引你,而是用 “小班教室的黑板板书”“教师办公桌上的百本作业”“班级墙上贴满每月提分喜报” 打动你 —— 这些,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来源:济南专升本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