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就写出《六论》的曾巩,为何屡试不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10:46 2

摘要: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因此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天赋,12岁就写出了《六论》,20岁时,名声就已传播四方。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从小受家庭影响,因此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天赋,12岁就写出了《六论》,20岁时,名声就已传播四方。

然而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却屡次会试不中,直到欧阳修主持会试,他才考中了进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擅长策论

曾巩虽然有文学天赋,但是他更擅长策论,而对于当时的科考内容很轻视,因此他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当然也就考不中进士。

曾巩18岁认识了王安石,20岁时就向欧阳修献《时务策》,与范仲淹等人也有书信往来。

曾巩的观点很得当时的这些大文豪的赞赏,但是与科考的要求相去甚远,没能考中进士也就很自然。

2、时机成熟

时机成熟了,那么曾巩就有机会能够考中进士。

当欧阳修主持会试时,考试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欧阳修以古文和策论为主考内容。

欧阳修的这一变化,符合了曾巩的特长,因此曾巩这次就顺利考中了进士。

曾巩虽然很有文采,但是人无完人,所以他也不是所有的领域都擅长。因此曾巩前几次科考失败是很正常的。

曾巩的这段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事,才有可能做出成绩。所以人在学习时,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肖邦青史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