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雅鲁藏布江的晨雾渐渐散去,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邹琦荣伫立江畔,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陷入沉思。三载援藏时光即将收官,这位从潇湘大地来到海拔3600米藏区的湖南人社干部,用沾满青稞粉的双手和踏遍山南12个县区的脚步,在雪域高原镌刻下新时代援藏干部的赤诚印记。
中人社传媒记者 黄浔
当雅鲁藏布江的晨雾渐渐散去,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邹琦荣伫立江畔,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陷入沉思。三载援藏时光即将收官,这位从潇湘大地来到海拔3600米藏区的湖南人社干部,用沾满青稞粉的双手和踏遍山南12个县区的脚步,在雪域高原镌刻下新时代援藏干部的赤诚印记。
缺氧不缺劲,脚踏援藏沃土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2022年7月,邹琦荣初到山南市人社局任职,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彻夜难眠。在头痛欲裂、呼吸困难的日子里,他总在案头摆放着两本书:《天堑:西藏和平解放纪实》和《穿越世界屋脊——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修筑史》。
失眠的夜晚,翻开书本,了解到1950年代进藏工作队徒步数月穿越无人区、修建川藏青藏公路时冻掉手指仍坚持作业的筑路工人的往事时,这位80后干部眼眶温热,暗下决心:“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三年来,邹琦荣踏遍山南所有县区,深入到乡镇、村居、寺庙开展调研,从世界上海拔最高行政乡普玛江塘乡的社保调研,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那曲开展交叉检查,再到雅砻河谷青稞田间的政策宣讲,足迹遍布山南的社区村寨。
入乡更入情:深入基层暖民心
“邹局长,喝点酥油茶,可以抗高反的。”在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藏族同胞阿佳次仁措姆至今记得,这位湖南干部第一次入户走访时,不仅喝光了整碗酥油茶,还盘腿坐在火炉边帮他们测算养老保险待遇。
从阿佳次仁措姆家离开的当晚,邹琦荣在援藏日记里写道:“援藏不是居高临下的‘帮扶’,而是脚踏泥土的‘同行’。”
在青稞地里,邹琦荣一边和农牧民坐在地头吃糌粑,一边询问家里是否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在藏茶馆,他和老人们喝甜茶、吃藏面,听他们讲述对社保政策的困惑;在村委会,他耐心指导年轻的藏族工作人员梳理社保经办操作流程……三年的日子里,他就这样脚踩泥地,与藏族人民在高原上并肩同行着。
2023年春天,桑日县拉龙村的青稞播下了种子,邹琦荣的结对帮扶对象、78岁的孤寡老人顿珠却满目愁容:村里将统一进行旧房改造,顿珠仅靠政府补贴为生,交不上改造款。得知情况后,邹琦荣积极在各部门间奔走协调,解决了顿珠旧房改造需要个人承担的费用。那天,顿珠颤颤巍巍地握住邹琦荣的手久久不肯放,投来满是感激的目光,这一幕成为他援藏时光里坚强的精神支撑。
分管社保工作期间,邹琦荣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带队开展社保大调研,详细了解基层社保工作困难以及藏族群众对社保工作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社保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坚持“要把党的惠民政策翻译成‘糌粑味’的乡土语言”,带领藏族同事深入村居、寺庙向藏族老百姓和僧侣宣传社保政策,鼓励他们应参保尽参保,倡导他们提高档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坚持“手把手教不如带着干”,亲力亲为下到基层一线与基层的同志一同处理棘手问题,通宵达旦与分管部门的同事一同攻坚推进重点工作任务。
“他把文件里的铅字变成了百姓口袋里的实惠。”谈到邹琦荣,山南市人社局的干部纷纷竖起大拇指。
产业加就业:组团发展促团结
山南驻湖南就业服务联络站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照片:藏族姑娘德吉曲珍当选张家界市人大代表时在大会上发言;在株洲工作的旦增卓嘎与汉族小伙走进婚姻殿堂;在湘就业的部分藏族同胞赴韶山开展红色教育......其中,仁青群培与伙伴们在长沙湘江欢乐海洋公园肆意欢笑的照片尤为打眼,目前他已工作一年多,每次与家人通话,都表示“我在长沙挺好的”。
仁青群培是湖南省“组团式”就业援藏破冰的第一批参与者。藏湘两地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存在差异,此前山南的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群众对于到内地工作有不同的担心,而采取结伴同行、组团就业的形式,则能极大增强他们留湘就业的信心和适应能力。
两年前,湖南多个企业在山南招聘高校毕业生,投了简历的仁青群培却拿不定主意。为此,邹琦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建议他与同伴到企业“先实习,再就业”,三个月实习期后如果不愿意留下,便可返回山南,路费全包。包括仁青群培在内的24名藏族毕业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沙湘江欢乐海洋公园,三个月实习期后集体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并逐渐爱上长沙这个第二故乡。
通过“先实习,再就业”“先培训,再就业”“就业援藏与产业援藏相结合”,三年来,湖南人社部门建立7家“组团式”区外就业基地、1家“区外就业见习基地”,300余名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群众在湖南实现就业,100余名山南农牧民群众在援藏项目或援藏企业就业。
在山南这些年,说起最美的风景画,邹琦荣脑海里的每一幅含“藏”量都极高——藏族青年在湘江边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湖南师傅手把手为藏民们传授专业技术;藏汉两地家庭结为亲家,通过视频互道“扎西德勒”。就业援藏的愿景,在一张张笑容背后变成实景,民族团结的银河在跨越山河的星光里被织就。
“援藏不是给予,而是获得——获得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领悟,对家国情怀的深层觉醒。”这是邹琦荣刚到西藏山南时在援藏日记扉页写下的文字。
援藏三年最珍贵的收获是什么?再提到这个问题时,邹琦荣回答,把每个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做好守边固疆的基石。
来源:中人社传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