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追梦:“哦不,完全不一样,我(那时)讨厌勒布朗,我们起初完全不合。不过我和马弗里克(Maverick Carter)以及里奇(Rich Paul)那时玩得不错。”
近日,勇士球员追梦做客播客节目《Bars》,在节目中谈到了他和詹姆斯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你之前和老詹的关系和现在一样吗?”
追梦:“哦不,完全不一样,我(那时)讨厌勒布朗,我们起初完全不合。不过我和马弗里克(Maverick Carter)以及里奇(Rich Paul)那时玩得不错。”
追梦和詹姆斯这段关系转变,确实挺有意思的。从当初的针锋相对到现在的称兄道弟,表面看是私人交情的升温,但细品的话,其实折射了NBA球员关系的复杂性,赛场上的火药味和场下的惺惺相惜,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1. 竞争催生的敌意,本质是职业性的对抗
2016年总决赛的恩怨是两人关系的分水岭。追梦那句“我讨厌勒布朗”背后,更多是73胜球队被逆转的挫败感,以及格林式防守对超级巨星的针对性。这种情绪在竞技体育中很常见,就像当年伯德和魔术师,场上互喷垃圾话,场下反而能互相欣赏。有意思的是,追梦早期还是网络“詹黑”,但职业球员的敌意往往只停留在战术层面,而非真正的私人仇恨。
2. 人际关系网的“破冰”作用
追梦提到和马弗里克、里奇·保罗的交情,这很关键。NBA的圈子其实很小,经纪人、商业伙伴这些纽带常常成为关系缓和的桥梁。2017年全明星后那次安圭拉度假,表面看是偶然,实则离不开里奇·保罗(两人共同经纪人)的牵线。商业合作(比如追梦2019年签约Klutch经纪公司)进一步消解了隔阂,利益共同体比单纯对手更容易建立信任。
3. 相似性带来的共鸣
追梦后来反复强调“我们真的很像”,这种认同感是关系转变的核心。两人都出身普通家庭,靠拼搏成为球队领袖,甚至思维方式都有共鸣(比如对比赛的理解)。当对抗的滤镜褪去,职业球员更容易看到同类的闪光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追梦后来会称詹姆斯为“大哥”,某种程度上,詹姆斯展现了他理想中的职业高度。
4. 竞技体育的微妙平衡
他们的故事印证了一个规律:顶级对手往往最终会成为朋友。因为只有同等量级的较量,才能让双方真正理解彼此的价值。就像追梦说的,“篮球不仅是比赛,它关乎情感与联结”。当然,这种友谊未必影响赛场表现,下次对决时,该插眼估计还是会插眼,但赛后拥抱会更真诚。
有时候我在想,这种关系转变是不是也反映了追梦自身的成熟?从当年怒喷杜兰特到如今对詹姆斯的推崇,或许说明他更懂得在联盟生存的智慧了,毕竟,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何况这朋友还是“国王”。
来源:薇薇婆评球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