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到‘鞠尘’这一东方传统色,感觉像是穿越到数千年前,看到工匠正在制曲。色彩由此变成一种技艺的传承和流淌。”4月8日,在茅台独家冠名的人文纪录片《寻色中国》首映礼暨论坛活动上,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谈及茅台和东方传统色的渊源时,如是说道。
“听到‘鞠尘’这一东方传统色,感觉像是穿越到数千年前,看到工匠正在制曲。色彩由此变成一种技艺的传承和流淌。”4月8日,在茅台独家冠名的人文纪录片《寻色中国》首映礼暨论坛活动上,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谈及茅台和东方传统色的渊源时,如是说道。
曲,曾用字为“麴”。酒曲表层生菌时,斑斑点点如尘埃一般,颜色淡黄微绿,色似鞠花。“鞠”,后演变为“菊”。《周礼》中提到了“鞠衣”,汉代经学家郑玄有注释云:“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意指像刚长出的桑叶般黄色的礼服。宋代文史学家汪彦章亦有诗云:“垂垂梅子雨,细细麹尘波。”颇有半黄梅子、一帘疏雨的意境。
无论是“鞠尘”还是“麹尘”,指向的都是酒曲所生霉菌的淡黄色。如此诗情画意的东方传统色,借助酒曲这一载体,让今人得以穿越历史云烟,重新感受古人对酿酒工艺之美观察入微的触动。
在《寻色中国》里,有将镜头对准茅台酒生产车间的酒曲,让“鞠尘”这一东方传统色撞进观众的眼帘,并在心湖荡开涟漪——原来传统色可以美得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
1
东方传统色的命名往往较为感性且饱含意蕴,古人将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借助色名含蓄地流露出来。以草木的青色为例,草、花、枝、叶等的青色不尽相同,而这种微妙的差异恰恰能通过传统色的命名让人心领神会,比如“菘蓝”“苍筤”“苍葭”等。
东方传统色的制作常以矿石、植物、金属等天然材质为原料,步骤考究、工艺精细,经过能工巧匠的极致打磨,让颜料具备耐候性、光泽度、遮盖力和层次感等特质,方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作为东方传统色之一的酱色,深沉而富有质感,《红楼梦》中就有“酱色羊皮二十张”的描述。陶器、瓷器、戏服等也不乏酱色的身影。而出现在茅台酒生产车间的酱色,有着茅台与传统色相伴而生的寓意。
“茅台酒的酿造有三种原料,即高粱、小麦和水。高粱加曲后发酵,发酵堆积的酒醅颜色较深,正是‘酱色’。”王莉说,“酱色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色,一旦提到酱色,就会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感,还能感受到工匠精神。”
《寻色中国》首映礼暨论坛活动
据王莉介绍,早在设计虎年和兔年的生肖酒的瓶身时,茅台就别出心裁地在主色调上分别使用了“碧玺绿”和“天缈绿”,都是很有东方美学意境的颜色。
随着茅台对传统色的深入了解,在龙年和蛇年生肖酒的瓶身设计上,就分别使用了“柘黄”和“绛纱”。从“碧玺绿”“天缈绿”,到“柘黄”“绛纱”,正是茅台对更契合东方传统色精准表达的探索与实践——让本已有之的传统色色名与文化内涵,与茅台的文化创意相融相生。
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雉尾扇开朝日出,柘黄衫对碧霄垂。”宋代文豪苏轼亦有诗云:“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文人墨客的笔下自古多有“柘黄”“绛纱”等传统色的踪迹。
“我们在古籍里看到那么多美好的传统色,有感情的东西很多,但是感性的东西随着时间, 容易被淡忘流失。”王莉表示,希望借助支持“东方传统色彩计划”,打捞被遗失在历史长河里的东方传统色。
古人对颜色的定义方式,也是古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打捞传统色的历程,就是重新与天地万物建联、掌握东方独特审美语言的过程。茅台将其视为民族品牌应尽的文化责任,助力推动东方传统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色彩充盈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既有烟火气,又有精致感,同时流淌在茅台酒的产品设计和服务场景里。”王莉说,“形容茅台酒的酒体时,我们常用‘色、香、味、格’来表达。其中的‘色’就非常重要。”她进一步解释道,“酒龄越长的酒,颜色就会更黄。颜色在这里代表了一种岁月的积淀。”
无论是酒体颜色,还是产品包装,由色彩形成的品牌印记早已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茅台对传统色的应用,让民族品牌更具文化格调,也使得茅台酒不仅是物质产品,更具有一种文化精神,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文化感染力,让消费者从心灵和感受上获得更高的精神价值。懂得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民族品牌,才拥有持续焕发生命力的根基。
在筹备和推进“东方传统色彩计划”的过程中,王莉了解并认识了很多“深潜和打捞”传统色的青年学者。在她看来,对东方传统色的挖掘、梳理、复原和应用等,既能让深耕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被更多人看见,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又能让年轻消费者更好地走进传统色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东方传统色彩计划”成果之一的“乾隆色卡”
实际上,茅台酒和东方传统色拥有天然适配的基因。一方面,作为“非遗搭子”,无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茅台酒酿制技艺,还是传统色在古建筑、古器物等非遗技艺上的应用,都是古老技艺的代际传承和华彩重现;另一方面,作为“文化搭子”,两者都有强烈的文化属性,也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还都是闪耀世界舞台的中国名片。
王莉表示,今年茅台在国内甚至海外的市场推广场景中都会应用到“绛纱”这一年度传统色。“以前是产品出海,现在是品牌、文化和服务都要出海,东方传统色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文化出海,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体系的构建。正如全球产业创新与供应链专家林雪萍在《大出海:中国制造全球出征的关口和突破》一书中所言:“中国制造大出海,是企业价值体系的重构,也是中国国民与全球文化最深度的一次融合。”
3
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指出,追求“精神富有”、关注生活、进入“悦己时代”、愿“孝”不愿“顺”、高质婚育至上、注重“情价比消费”等是中国青年网民当下的社会心态特点。其中,“情价比消费”即青年消费行为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还重视其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
这与王莉的观察不谋而合。她留意到,蛇年生肖茅台酒使用了“绛纱”这一传统色,不仅赋予产品高颜值,还增添了其文化属性,赢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群体的青睐。“它不仅提供了商品价值,还提供了情绪价值,更是‘悦己’的一种彰显。”
蛇年生肖茅台酒使用了“绛纱”这一传统色
茅台酒和东方传统色这两大文化符号的碰撞,让市场看到更多想象空间。在《寻色中国》里,陈晓卿和团队寻访了“天青”“靛青”“柘黄”“朱砂”“铜绿”“脂白”“漆黑”“葵紫”等传统色。它们悄然渗透国人的衣食住行,呈现了气象万千的中式审美。片中或一闪而过或定格特写的茅台酒也自然成了这种色彩文明的承载体。
随着《寻色中国》的上映,更多观众将了解、认识、走进传统色文化。在助力东方传统色的研究、应用和传播上,王莉希望借助“东方传统色彩计划”等项目,能用五年时间构建起“四梁八柱”。“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和品牌愿意和茅台一起支持传统色的挖掘、保护、应用,能够乐见其成、乐见其用、乐见其好。”
“回望历史、面向未来。”王莉用这八个字总结茅台这一民族品牌对真善美的追求。“回望历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被挖掘与传承;面向未来,茅台希望通过自身传统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带动生物科技、数字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应用场景的推广。”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无论是支持“东方传统色彩计划”,还是冠名《寻色中国》,都是茅台这一民族品牌在文化寻根之旅上的具体举措。行动的背后,是文化的支撑。透过东方传统色的窗口,更能读懂茅台的民族情怀和文化担当。
来源:绵羊话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