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用平常心对待人生的高潮与低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13:57 2

摘要:舜在未登天子之位前,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食粗粮、咽野菜,居处简陋,以草为被褥,可他却安之若素,仿佛打算就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彼时的他,并未因生活的贫困潦倒而心生抱怨,更未对荣华富贵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专注于当下,勤勉努力,默默积蓄力量。这种在困境中坚守本心、脚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寥寥数语,为我们生动地勾勒出贤君舜那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舜在未登天子之位前,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食粗粮、咽野菜,居处简陋,以草为被褥,可他却安之若素,仿佛打算就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彼时的他,并未因生活的贫困潦倒而心生抱怨,更未对荣华富贵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专注于当下,勤勉努力,默默积蓄力量。这种在困境中坚守本心、脚踏实地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而当命运垂青,舜登上天子之位,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身着华美的细葛布衣服,悠然地弹奏着琴,身边还有尧的两位女儿侍奉左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富贵与尊荣,舜却没有丝毫的骄矜与自满,仿佛这些本就是他与生俱来的。他的内心依旧平静如水,有条不紊地治理国家,为百姓谋福祉。舜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传颂的贤君,正是因为他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以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不为外物所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原则。

圣人之心,崇高而纯粹,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颜回,这位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便是最好的例证。他身居陋巷,生活清苦,每餐仅靠一箪食、一瓢饮维持生计,甚至睡觉时只能曲肱而枕。在常人看来,这样的生活简直难以忍受,可颜回却能乐在其中,不改其志。他沉浸在对学问的追求与道德的修养之中,外界的物质匮乏丝毫不能影响他内心的富足与安宁。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正是平常心的极致体现。而在人生的高处,我们则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魄。当我们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拼搏,站在成功的巅峰,享受众人的赞誉与敬仰时,不应被胜利冲昏头脑,而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志向,继续前行,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在这个充满机遇同时也布满挑战的世界里,唯有以平常心对待人生的高潮与低谷,我们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对未来的方向做出正确的抉择。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其一生的经历便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孔子幼年丧父,这无疑是人生中巨大的不幸,家庭的变故让他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然而,年少的孔子并未被命运的重击所打倒,相反,这更加坚定了他奋发向上的决心。青年时期,母亲改嫁,生活的困境依旧如影随形,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十五而志于学”的坚定志向。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四处求学问道,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孔子的前半生,起起落落,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四处奔波,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屡屡碰壁,遭受冷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终于,在51岁那年,命运的天平开始向他倾斜,时来运转的孔子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短短一年之内,他连升三级,从默默无闻的学者一跃成为鲁国的代理国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时间,孔子声名远扬,成为了鲁国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任代理国相期间,孔子充分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才能。在齐鲁两国峰会上,面对复杂的外交局势和强大的对手,他凭借着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外交智慧,据理力争,为鲁国挣得了极大的面子,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与利益。这段经历,无疑是孔子人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时刻。

然而,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后来,孔子为了打击鲁国大贵族手下的家臣势力,发起了“堕三都”行动。这本是一项极具远见卓识的举措,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但由于触动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遭到了重重阻碍,最终行动以失败告终。这次挫折不仅使孔子的政治抱负化为泡影,更让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曾经对他寄予厚望的鲁定公和季恒子,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他逐渐疏远和冷落。孔子见自己在鲁国已无法施展拳脚,实现理想,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学生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13年的流亡生涯。这一年,孔子55岁,本应是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年纪,他却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未知的旅途。

在流亡途中,孔子一行人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们风餐露宿,四处奔波,遭受了许多人的误解和排斥。其中最狼狈的一次,是从陈国逃往蔡国时,半路上断了粮,“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只能以野菜熬汤充饥,甚至差点饿死。在如此绝境之下,不少弟子因受不了颠沛流离之苦,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纷纷离他而去。这对孔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这一切。他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讲学授徒,传播自己的思想和学说。

孔子深知,人生的境遇变幻无常,高潮与低谷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在顺境中,他不骄不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在逆境中,他不怨天尤人,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正是这种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平常心的态度,让他在历经磨难后,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晚年的孔子,虽然不再四处奔波,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他潜心整理古代典籍,将自己一生的所学所思,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都融入到了这些经典著作之中。他的思想和学说,如同一座座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古训对于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保持平常心,首要的就是要知足。只有保持一颗易于知足的心,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值得满足和感恩的点滴,我们才能平静地面对人生中的高潮与低谷。孔子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能够在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始终坚守本心,不为外界的诱惑和挫折所动摇,最终成为一代圣人,为后世所敬仰。他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能以平常心对待,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蔡驷问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