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能写诗,我们还需要人生海海里的痛与真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2 12:00 1

摘要:凌晨三点,朋友圈被AI生成的情诗刷屏时,我正读到《人生海海》里上校被逼疯那段。那些完美押韵却冰冷的诗句,衬着书中"人活一世,总要带点伤疤才算活过"的句子,像一记闷棍敲在脑门上——我们正在用技术谋杀真实的人生况味。

凌晨三点,朋友圈被AI生成的情诗刷屏时,我正读到《人生海海》里上校被逼疯那段。那些完美押韵却冰冷的诗句,衬着书中"人活一世,总要带点伤疤才算活过"的句子,像一记闷棍敲在脑门上——我们正在用技术谋杀真实的人生况味。

今年有个魔幻现象:寺庙旅游的00后占比飙升到32%,而AI心理咨询用户突破500万。这种撕裂感让我想起书中爷爷的生存哲学——那个把告密说成"识时务"的老头,像极了在ChatGPT和佛祖间反复横跳的我们。当年轻人在灵隐寺求完签马上刷星座运势APP,不正是现代版的"既要香火钱,又要唯物论"?

朋友小敏的故事堪称当代寓言。这个北大文学硕士,白天用AI写百万阅读爆文,深夜却躲在被窝抄写《人生海海》里那些"不完美"的句子。她说:"机器能写出'我爱你至死不渝',但写不出老保长偷看寡妇洗澡时的愧疚颤抖。"这种对人性褶皱的迷恋,恰好印证了麦家的创作观:完美是技术的特权,而残缺才是生命的勋章

最近某网红作家塌房事件更值得玩味。这个靠AI续写维持日更的"天才少女",被揭穿后反而涨粉百万。她在道歉直播里哭诉:"你们爱的本就不是真实的我。"这魔幻现实,简直就是书中谣言的现代变种——当真实成为稀缺品,连造假都要套上情怀滤镜。

重读上校养蚕那段突然泪目。这个被命运撕碎的男人,在疯癫中找到了最质朴的生命律动。就像我认识的程序员老张,辞职后在滇池边种菌子,直播时说:"以前debug代码,现在观察菌丝生长,都是寻找生命源代码。"或许对抗AI焦虑的答案,就藏在那些需要亲手触摸泥土的、笨拙而真实的生命体验里。

来源:知书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