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远古华夏(族)祖先人文始祖:黄帝公元前2717-2599 ,十四妻,廿五子,享年118岁三 皇:伏義 炎帝(神农) 轩辕黄帝五 帝:黄帝颛顼(zhuanxu高阳) 帝喾(ku高辛) 帝尧(唐尧) 虞舜(重华)
公元前远古华夏(族)祖先
人文始祖:黄帝 公元前2717-2599 ,十四妻,廿五子,享年118岁
三 皇:伏義 炎帝(神农) 轩辕黄帝
五 帝:黄帝 颛顼(zhuanxu高阳) 帝喾(ku高辛) 帝尧(唐尧) 虞舜(重华)
周氏三支一脉简述
登昆仑,可观众山来脉。临沦海,可察诸水渊源。考我中华周氏,主干为以国为氏的姬姓,周朝受氏,周氏“三支一脉”依其历史先后,三支一脉祖为文王(姬昌)。一支是:由文王(姬昌)四子姬旦(周公旦)次子伯羽封于爵,食采于周,故氏周、则周姓为一支,其后裔亦续姓周。
二支是:至文、武王而下,周平王迁都洛邑为东周。封少子烈公汝南以国为姓,以封地为郡,曰汝南周氏,敕封汝坟侯,形成汝南周氏为一世得氏,受姓之祖,平王少子烈为始祖。
三支是:平王长子泄公为太子袭王位临朝先逝。由其孙继位为恒王(姬林),至赧王历二十四帝计二十世,暨赧王裔孙与惠公后裔同续周嗣,为沛国周氏三支,周氏家族三支一脉,同祖同源。以文王(姬昌)之祖周太王为共祖。周氏三支共源,树大根深,枝繁叶茂,世为中华甲性。我支从汝南郡周氏烈公递传而下,继出唐名相周墀,至六十一世孙“彦话公”(南昌荷湖周氏开基始祖)分派,蕃衍至今1063年,千枝万叶,源于一本,同出一脉也。
第一章 周姓溯源
周姓源自姬姓,其远祖乃中华民族的共同始袓黃帝。其居住在黃河流域,是黃河一带的部落联盟领袖,从黃帝到帝喾,是周姓先祖后稷〈弃〉的父系,而炎帝则是后稷的母系,后稷的母亲邰氏,名姜源,是帝喾的元妃,乃炎帝的后裔。传说后稷是农神,是神的儿子,其母亲姜源效野踩着一个巨人的脚印,身上感到震动,就有了身孕,孩子生下来不敢要他,先后把他丢在小巷里,树林里和冰面上,但孩子总是得到保护,没有死去,最后就连天上的百鸟都用翅膀来护他,为他温暖身子,母亲很惊奇,就把他抱回来,取名:“弃”,就是曾经被丢弃的意思,后来说成为农神,叫作后稷。后稷与夏王朝大禹同时涎生于公元前21世纪。后稷居住在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其曾孙公刘开始在陕西省的彬县,旬邑县一带定居,他观察地形,寻找水源,组织生产,励精图治,使农业和家畜饲养都有了发展,渐使部落日益强盛。因受西北部落威胁,又带领族人迁居歧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歧山县北〉,放弃了穴居,建立起房屋和城郭,把民众分在很多地方居住,开展农业生产,为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于此到公元前11世纪而至西伯候、周文王、姬昌。文王征服了一些敌对部落和国家,把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省沣水西岸〉继续向东发展。
第二章、周朝世祖〈西周与东周〉
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前1056年),姓姬,名昌。商时为西伯,亦称伯昌,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 古公·亶父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母亲 太任,周国附近挚任氏部落首领的次女。周武王之父,周朝奠基者。妻子太姒,儿子:1、伯邑考,母太姒,早卒。 2、周武王姬发,母太姒。 3、管叔鲜,母太姒。 4、周公旦,母太姒。 5、蔡叔度,母太姒。 6、曹叔振铎,母太姒。 7、郕叔武,母太姒。 8、霍叔处,母太姒。 9、卫康叔,母太姒。 10、冉季载,母太姒。
伯候周文王西姬昌,传位于次子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首都移到洛阳,建立东周王朝,直至公元前256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周王朝结朿,其历时八百余年,世系如下:
第一部份:西周时期,〈公元前1134年-公元前771年〉
1、武王姬发(公元前1134一前1116年);
2、成王诵(公元前1116-前1079年);
3、康王钊(公元前1079-前1053年);
4、昭王瑕(公元前1053-前1002年)
5、穆王满(公元前1002-前947年)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
6、恭王緊扈(公元前947-前935年)
7、懿王瑕(公元前935-前910年)
8、孝王辟方(公元前910一前895年)
9、夷王燮(公元前895-前879年)信史时代
10、厉王胡(公元前879年一前842年)周公、召公共和执政时期〈公元前841-前828年中国纪年开始〉,
11、宣王静〈公元前827-前782年〉
12、幽王宫涅〈公元前781-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第二部份: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前256年即春秋和战国时期〉
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13、平王宜白〈公元前770-前720年〉生子三:生子三:长子姬泄公、次子姬秀(早夭)、幼子姬烈公。在王姓族谱记载,周平王长子姬秀(太子早夭),下面介绍 第1世姬泄
14、恒王林〈公元前719-前697年〉2世
15、庒王佗〈公元前696-前682年〉、3世
16、僖王胡齐〈公元前681-前677年〉 4世
17、惠王阆〈公元前677-前652年〉姬颓(公元前675—前673年)夺位3年 5世
18、襄王郑〈公元前652-前619年〉姬带(公元前636—前635年)夺位2年 6世
19、顷王壬臣〈公元前619-前613年〉 7世
20、匡王班〈公元前613-前607年〉8世
21、定王瑜〈公元前607-前586年〉 8世
22、简王夷〈公元前586-前572年〉9世
23、灵王泄心〈公元前572-前545年〉世灵王姬泄心【太子晋后裔(姬姓王氏)王姓始祖姬晋 10世
24、景王贵〈公元前545-前520年〉 11世
25、悼王猛〈公元前520年〉在位8个月 12世
26、敬王匄〈公元前520-前476年〉姬朝(公元前519—前516年)夺位4年。12世
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前256年》
27、元王仁〈公元前476-前469年〉13世
28、贞定王介〈公元前469-前441年〉14世
29、哀王去疾〈441年〉在位3个月 15世
30、思王叔(公元前441年)在位5个月 15世
31、考王嵬〈公元前441-前426年〉迁都河南/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15世
32、威烈王午(公元前426一前402年)16世
33、安王骄(公元前402一前376年)17世
34、烈王喜(公元前376一前369年)18世
35、显王扁(公元前369一前321年)18世
36、慎靓王定(公元前321一前315年)19世
37、赧王延(公元前315一前256年)为秦所并不再多叙。20世~以上为姬烈公为第一世
第三章、汝南周姓
辂北周氏,始于东周平王迁都洛阳,封少子烈、字秀爵于汝南,其后子孙以国为姓,以封地为郡,故曰汝南周氏。烈公乃受姓之始祖也,至九世舍公字文正、十五世霄公师事孟子、二十世勃公长子正夫、二十九世防公、三十世举公、三十四世晋射阳侯周浚公有子顗、嵩、谟、崇并九世封侯,四十三舍公时称“雨贤丞相”,居润州丹阳,其胞侄弘正兄弟三人俱为所养;至四十八世侁公、讳彦慱、号仕清、字沂滨,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651年),永隆元年授司马镇南建武节大将军,旋拜太子少师;中宗时期,诸武专政,遂不仕,由润州丹阳太平乡丰里仁义堡率家徙居江州瀼溪之西辂北、即今瑞昌南义镇之辂北开基繁衍。周浚公为汝南世家
第四章、姬泄、周勃周亚夫以及王姓始祖的世袭
黄帝为第一世~第46世周平王关于姬泄~周勃~周亚夫和王姓始祖,姬泄公这脉~24世周勃姬泄公这脉改周姓第一人
周平王(?―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平王在内外交困中度过五十年,于公元前720年去世。(周平王姬宜臼黄帝下来第46世孙,东周第一代国王)生子三:长子姬泄公、次子姬秀(早夭)、幼子姬烈公。去世孙继: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谥号平王。周平王的太子姬泄父(姬洩父)很早去世,故由周平王之孙、姬泄公之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1、在王姓族谱记载,周平王长子姬秀(太子早夭)
2、次子姬泄 公: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长孙姬赤(姬泄公之子)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取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临猗王氏”。
周平王→1世姬泄→2世恒王姬林→3世庄王姬佗→4世釐王姬胡齐→5世惠王姬阆→6世襄王姬郑→7世顷王姬壬臣→8世定王姬瑜→9世简王姬夷→10世灵王姬泄【太子晋后裔(姬姓王氏)王姓始祖姬晋,周灵王长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字子乔,其子宗敬因躲避战乱来到太原,当地百姓因其来自王宫,便称他为王,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宗敬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王子乔也被尊为王氏始祖,太原晋祠内有王氏祖祠子乔祠。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形成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上饶市余干县杨埠镇坪上5队王姓始祖周灵王姬晋】→21世姬炯→22世姬伯阳→23世姬平山→24世周勃(前240~169年封为绛侯,姬泄公这脉应该是改周姓第一人),生子三:周胜之 前?~前163年、周亚夫、周坚 平曲侯 前?~前125年→第25世周亚夫(前199~前143年真将军)
第五章、始祖姬烈公以下世系姬姓改周姓第一人
【上饶周氏执羔公】江苏武进与江西弋阳杉山周氏源流
周氏繁衍世袭字辈名字一栏表(弋阳执羔公一脉)
周姓溯源——姬姓改周姓第一人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即位统一六国之时,周平王少子姬烈19世孙、世袭汝坟侯的姬邕yōng,按惯例更姓为周,成为汝南周氏始祖。周邕就是自古周姓第一人(另外姬泄公裔孙周勃一脉也改姓周)。
姬邕更名周邕,这年他才十一岁,离开了家乡卷县,流落到沛县,在沛县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后来又做了地方城防部队的弓手。也是一个苦孩子出身。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周邕随刘邦起兵反秦,从当刘邦的侍从官“中涓”开始,奋斗四年,取关中、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中他先留镇关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
汝南郡周氏谱系如下:
第一世激烈 字秀爵 封汝南侯(汝坟侯) 约前750年生,周祖为二支(东周早期,周平王长子姬泄、幼子姬烈居汝南)。烈公生三子:姬懋(mao)、姬畢(bi)、姬羉(luan)
第二世姬懋 袭汝南侯
第三世姬文
第四世姬昇
第五世姬兴
第六世姬晏
第七世姬安
第八世姬宏
第九世姬明
第十世姬瘾
第十一世姬寿
第十二世姬容
第十三世姬休
第十四世姬雄
第十五世姬晖
第十六世姬宽
第十七世姬员
第十八世姬成
第十九世:姬邕yōng更名周邕yōng,平王之子姬烈受封在汝南,初封为汝坟侯。周朝灭亡以后,周邕、周勃等姬烈后裔以国为姓,统称汝南周氏。汝南周氏在历史上兴旺发达两千多年,成为周姓中声望最高的大族。(周邕yōng又名周勃没有历史考证,仅供参考)
第二十世:周秀(前208-前150) 也叫周胜之 字源瑞 承袭其父绛侯爵位。(周勃身后,长子周胜之袭周勃绛侯,他的夫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馆陶长公主刘嫖。刘嫖汉文帝和窦皇后唯一的亲生女儿、是汉景帝亲姐姐、汉武帝的姑母兼丈母娘。汉景帝时刘嫖受封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封邑在馆陶县,称馆陶长公主,汉武帝时,更尊称大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
但周胜之极有个性,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于是逃婚在外,更名周秀,隐居于山东任城,后被揭发处斩。刘嫖后来再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陈午,生了二子一女。女儿就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周胜之即周秀,生了五个儿子:正好取名仁、义、礼、智、信。)
第二十一世:周仁(前195-前138)。周胜之的长子周仁,字季房。因为医术高明而入宫,汉景帝还是当太子时,他为舍人,积功升为太中大夫。景帝刚刚即位时,拜周仁为郎中令。
周仁为人深沉稳重,廉洁谦冲,声望恒隆。汉景帝模仿三代封圣王或先朝后裔,因为周仁为周平王22世孙,复封为汝坟侯,赐正公。周仁合族迁居汝南安城。因此,“汝南郡周氏”实际上是从周仁开始真正发源的。周仁成为“汝南郡周氏”的三世祖。周仁共生十子:球、琱、瑍、珏、莹 、璈、璐、璋、 璘、 琅 。
第二十二世:周球 周仁长子周球任执金吾,督察京师治安。袭汝坟侯。周球生一子:周应。
第二十三世:周应 是汉武帝时平陵县令,随卫青进军匈奴,后因封禅案受贬。周应生一子:周道。
第二十四世:周道(前131-前72)。周道是汉武帝时郎中。周道生二子:周询、周约。
第二十五世:周约(前109-前55)。周约是汉宣帝初年五官中郎将。周约生一子:周燕。
第二十六世:周燕(前85-前51)。周燕,字少卿。汉宣帝汝南郡决曹掾。因郡太守误判罪犯,周燕冒名顶罪。后在狱中受到庵割之刑,自杀身亡。周燕生五子:兴、羽、良、仲、明。
长子 周子兴(第63世周敦颐、第94世周树人、第95世周恩来,)、次子子羽、三子子仲、四子子明、幼子炽·周子良,居遂与里(其中31世周起 生二子,32世幼子周荣→33世周兴→周景→34世周異 有四兄弟→36世周瑜、32世长子周燮→39世周浚,生三子→52世江西瑞昌洗公、55世周墀、61世彦讬公、67世周执羔公,家谱把周勃、周亚夫扯上的都存在误区)
汝南安城周氏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此现象堪称历史奇迹。而河南是四战之地,历史上烽烟不绝。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周氏子孙繁衍众多,终于成为中国第九大姓。
第二十七世:周仲(前58-11)。周燕之子周仲在王莽初年官至兖州刺史。周仲生二子:周颉、周嘉。
第二十七世 周良(炽 子良)
第二十八世 周昌
第二十九世 周显
第三十世 周盤,字坚伯,历任任城(山东)、阳夏(淮南)、重合(渤海)三县县令 三辟不起
第三十一世周起,生子二:长子周燮xiè、幼子周荣至第四代周瑜(36世)
第三十二世周燮xiè字彦祖,东汉时期汝南安城人。被举为孝廉,贤良方正。朝廷多次聘请不就,是当时自力更生,谨守儒礼,乐于颜渊之道的道德典范。
第三十三世周扬 公元50-66年
第三十四世周防 字伟公,东汉官员,陈留太守、中常侍燕子世孙汝阳县人公元66-144年。周防十六岁时,出仕为郡小吏。汉世祖出巡汝南,召见掾史考试率经术,周防特别能诵读,授任守丞。周防自己还未成人,请去。跟从徐州刺史盖豫学习《古文尚书》,经义通晓,举孝廉,授郎中。太尉张禹荐他补博士,升陈留太守,因犯法,免去官职。七十八岁死在家里。周防著《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字。
第三十五世周举(105~149),字宣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大臣,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博学多闻,为儒者所宗,京师有“五经纵横周宣光”之誉。初辟司徒府,后为平丘县令。顺帝时,出为并州刺史,转冀州刺史。阳嘉三年(134),征拜尚书,司隶校尉,出任蜀郡太守,因事免官。起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谏议大夫,迁侍中,与杜乔等七人巡行州郡,劾奏贪官污吏,名列“八俊”之一,历任大鸿胪、光禄勋,授光禄大夫。建和三年(149),周举逝世,时年四十五。生子二:周勰(xie)、周栩
第三十六世周栩 光禄大夫
第三十七世周炓 生子四:裴、巨叔、甤(rui)、篡(cuan)
第三十八世周裴 东汉末年任少府卿
第三十九世周浚 字开林 汝南安成人 220-289年御史中丞安东将军 爵位武城侯 。生三子:周顗yi、周嵩、周谟。以才思知名,初仕曹魏,历任尚书郎、御史中丞、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西晋建立后,周浚因伐吴有功,封成武侯,历任侍中、少府、将作大匠。代替王浑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最终卒于任上。
第四十世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别名周侯、周仆射,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晋朝大臣、名士。周顗少有声誉,弱冠之年担任秘书郎,袭封成武县侯,担任镇军将军司马毗长史。永嘉之乱后,跟随安东将军司马睿出镇建康,担任军谘祭酒,迁宁远将军、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历任太子少傅、吏部尚书,累迁左仆射。身负雅望盛名,清正廉洁。因时常酒醉,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之乱时,惨遭杀害,终年五十四岁,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为康。相关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生子三:长子周闰 【第55世周墀chi (793~851年),字德升,本汝南人,祖辈迁居黄冈(今属湖北)。唐朝中后期宰相、历史学家、书画家。出身汝南周氏,少孤好学。唐穆宗长庆二年(822),高中进士,授湖南团练巡官,迁起居郎、中书舍人。至61世周彦托】、次子周闵(第52世周侁shen,居今江西瑞昌,辂lu北祖,银青光禄大夫,公元651-727年)、幼子周恒颐。
第四十世周嵩(?~324年),字仲智,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东晋大臣,安东将军周浚第二子。生子二:周宏、周惔
正直果侠,每以才气凌物,被琅琊王司马睿引为参军,迁奉朝请。奏事忤旨,出任新安太守。司马睿即帝位,累迁御史中丞,上疏保全王导,累迁丞相从事中郎。
太宁二年,受到王敦诬陷,坐罪赐死。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得以平反昭雪。
第四十一世周宏 迁常州武进县,被王敦之害。生子二:周遥、周懋。
第四十二世周懋
第四十三世周赞 生子三:履仁、履义、履礼
第四十四世周履礼
第四十五世周齐 字升元国子博士 生子二:周风、周元
第四十六世周风 羽林中郎
第四十七世周寅 金紫光禄大夫 生子二:周登、周发
第四十八世周登 武安侯
第四十九世周婴 字仲免 大理寺卿 生子二:周翱、周翔
第五十世周翱 字原实 生子二:周河南、周定南
第五十一世周河南 丹阳守
第五十二世周瑶基字仲彬 杭州节度使 生子三:周穆、周实、周炫
第五十三世周实 字金礼 东都守
第五十四世周宗振 字伯珪 生子二:周琬、周琰
第五十五世周琰 字德琰
第五十六世周子仪 表宫侍郎
第五十七世周宣 生子五:取、与、兴、粹、弘
第五十八世周兴 字钦
第五十九世周著(容)著公:字集卓、仕唐为兵部郎、迁武进(江苏武进始祖),娶元氏、生子一:暠公。
第60世暠公 ‘著公子’、字九龄、初官礼部员外郎、升兵部左侍郎兼尚书左仆射、为山东招讨使,乾符二年,黄巢作乱,乾符四年征讨之,公屡与战,斩其前锋,贼败,中和二年转信州军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当时信州经巢寇兵焚之余,民之因苦,饥不堪言,赖公之德政以存者.感歌为父母。先时李唐贞观六年太宗命高士廉、杜如晦、许敬宗、韩炫等奉诏删定海内谱牒颁发中外、汝南周氏列入十家大姓。咸通十年,九龄公,上疏请旨,重订周氏宗谱,勅下颁定:“周氏自秦.汉.五代.隋.唐以来,三十一代文章勳业历世绳口,冠周氏为韩、唐、杜、魏、陶、刘、尹、陈、喻十大家姓之首。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暠公卒,民感其德,在弋之水南立祠祀之。娶韩氏夫人、生子三缙、绅、绶。
第61世 长·缙公:字仲学、任严州桐陵县,爱民如子、因父母疾辞官,娶何氏夫人、生子一:器;次·绅公:字仲儒、迁高洲始祖(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花厅镇),娶丁氏、生子二:单、嚣;幼子·绶公:字仲穆、迁道州始祖(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第62世1世周器器公:‘缙公子’(公元906年2月17日-992年5月初3日)、字廷芝、号归靖,官任韶阳通判调饶州,道经弋阳见其山灵水慧,土沃风淳,且群木具彫,唯杉独秀,致政后,遂家于斯,名其地为杉山,是为杉山之始袓,享年八十七岁,葬戏彩圩东侧、后因公为判官,遂名判官圩,娶吴氏、朱、管氏夫人、生子四:昭、明、时、旺。
周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杉山始祖
弋阳县城往北20余公里,有一个村庄——杉山街,相传在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昭阳(今福建邵武)通判周廷芝(器公)调任饶州郡守,途经弋阳见一山势逶迤水色秀美,然群木俱凋,唯杉林苍劲青翠的地方,顿时心生喜悦,认为此乃风水吉地。致仕后便买下此地,举家从江苏武进迁入定居。周廷芝对杉树情有独钟,以为杉刚直挺拔,宁折不曲,还常以杉自勉自喻。此后,周氏便在此广植杉树,假以时日万杉成荫,杉香袅袅,名播四方,远近都称此地为杉山。周氏一脉在这繁衍生息,耕读相沿,该村落逐渐兴旺起来。当时,这里还是通往福建的古道要冲,因商旅盛行不断繁荣起来,自然形成繁华的街道,故名杉山街。弋阳杉山周氏耕读传家,世代书香。自始祖周廷芝始,五世缙绅。杉山周氏及其后裔历代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品大员就有4名。历代有举人150人,进士35名。土地革命时期英勇捐躯的革命烈士500余名,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社会贤达人士3000余名。
第63世2世长、昭公:‘器公长子’(公元945年7月29日-1020年5月18日)字克显、名安文、讳孟驷、号登峰;公熟读五经,搜罗万巻,性至孝,十岁时丧母吴氏,其如成人外出请人卜葬,行至铅山境内,夜梦神人相告,明日山下有鸡飞出,便是你娘的葬处,天亮时,行里许,果见一鸡从草地飞出,众遂葬于此,又乐于好施有贫者,虽疏也必相赠之,曰:“安忍坐视彼在啼饿号寒中度日乎?”其仁厚如此,寿七十六岁,娶妻:柳、韩、陈、詹、柳等五位夫人,生子二,翥、翔。
次、明公:‘器公次子’(公元948年2月27日—1003年2月初2日)字克翰、名安翰、讳孟骁、号静庵上舍、任国子监学绿,调迁校书郎,以母疾乞归就养,娶秦氏(公元948—1006年)生子一:翱
三、时公:‘器公三子’、字克华、名安华、号绿池,任提举,娶夏氏夫人。幼、旺公:‘器公四子’、字克献、名安献、号巨源,迁贵邑北乡鹤岭。
第64世3世长、翥公:‘昭公子’(公元967年12月21日—1032年9月11日)、字辉中、号泰安、讳济民,夙负奇资、沉酣经史、景佑年间仕至内台中书、后因疾归田、遂不复出、乃构一斋于东山之下间、时身处其中、浇花种竹、茗赋诗词、以此自娱自著、间吟一卷时号东山老隐。娶郭氏(公元970年—1019年)、生子一:沃。次、翔公:‘昭公子’、字仲和、乳名固、号勉齐、涉猎经史、尤工吟咏,葬乐平新桥,娶姜氏、生子一:润。另、翱公:‘明公子’、字程、万岁贡擢兴国学教谕,娶郭氏夫人,后末录。
第65世4世、沃公:‘翥公子’、(公元1005年5月11日-1069年11月28日)字景仁,太学上舍仕至朝请郎朝散大夫娶应氏夫人(公元1009年—1076年),夫妇合葬官圩生子一:霖。润公:‘翔公子’字梦得、名师衡、官光禄寺丞、生终失考、葬七星尖,娶姜氏封宜人、生终失考、葬判官圩,生子二:雰、雯
第66世5世、霖公:‘沃公子’、(公元1030-1123年),字夏望,号居人,贡授闽南府教导,后据朝阳令,因子息不说,居家积德,时有敦願公知南康军事,迁至卢山之莲花峰下,公常过去叙谈,。言及箕裘,常侧然神伤,敦願公、即“濓溪先生”慰之,他说:‘君有贵子,但稍迟一些,一生广施桥梁,立道观’,当时霖公有妻许氏、妾刘氏,俱都已年高,乡里都称其贤,有时劝公娶妾,公说:“天不斩吾后,我终见珠子”,一日许氏、刘氏泣谓公曰:“君年踰六十,尚不为嗣,续计转眼日落西山,箕裘将又安招乎”。公不得已,复娶妾汪氏、刘氏二位,汪氏踰年有孕,一夜梦见红光满室既生子,因取乳名“梦得郎”即执羔,末几年刘氏也生一子,即执点。公是年七十七岁,复创东安书院。请师课子、见子登科,年九十四而终。诏赠:金紫光禄大夫,葬油柿岭;许氏葬茅坦墩;汪氏、刘氏具葬泉田源乾山巽向兼亥山已向,都赠夫人,二子即:执羔、执点。雰公:‘润公子’字帝望、进士、终葬末详、娶王氏、生子一:执权。雯公:‘润公子’字君望、郡庠生,娶许氏、俱葬泉田源,生子二:执让、执谋。(周执羔、周执点、周执权、周执让、周执谋五堂兄弟)
第67世6世、执羔公:‘霖公长子’(公元1094年3月初10日-1170年8月壬辰日)字表卿、号白云,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登科,进士第二名榜眼。历任微、钦、高、孝四帝,官至礼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赠太子太师从一品,南宋天文学家。寿寝七十七岁,赐谥文简,润九月派右司承陈礼,坟刺割地柒工镇凤凰山官路庵土名西溪山(敕葬五十都漆工镇凤凰山),申山寅向。
九妻十六子。1、原娶杨氏(公元1094年—1172年)、封一品夫人,葬结竹山,生子四,正一、正二、正五、正六;2、应氏(公元1098年—1190年)、封夫人,葬柒工镇,生子二:正三、正八;3、黄氏(公元1096年—1160年)、封夫人,葬平门山,生子二:正九、正十;4、王氏(公元1104年—1159年)、封夫人,葬文简公墓左旁,生子一:正十一;5、丁氏(公元1108年—1172年)、封夫人,葬文简公墓左,生子一:正十二;6、马氏(公元1105年—1175年)、封夫人,葬梦墩,生子二:正四、正七;7、陈氏(公元1110年—1173年)、夫人,葬东岱岭,生子二:正十三、正十四;8、徐氏(公元1103年—1197年)、封夫人,葬杉山,生子一:正十五;9、庐氏(公元1114年—1188年)、封夫人,葬庐陂山,生子一:正十六。执点公:‘霖公幼子’(公元1096年7月19日—1176年润7月21日)字汉乡、号青云、名思恒,任闽南府教,后升汉阳令,因念二子学业末成解组归创东安书院,延请名师课两子成名,享寿八十岁,赠金紫大夫,葬龟峰寺,娶薜氏夫人,(公元1098年—1163年)生子二:正十七、正十八。执权公:‘雰公子’字树德、讳世蕃,擢进士为左朝散大夫,葬龟峰,娶黄氏、生子三:正二十、正二十二、正二十三。执让公:‘雯公长子’字树仁、讳世昌,太康令,葬柒工镇,娶杨氏、生子一:正十九。执谋公:‘雯公幼子’、字树义、讳世炽庠生,娶丁氏、生子一:正二十一。
周执羔:九妻十六子,四十五孙子,七十二重孙,殁在漆工镇,葬在凤凰山,头顶凤凰山,脚踏百箩秋
来源:一窍不通之周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