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朋友是个独生女,父母都已退休。她结婚后不常回家,就请了一个保姆帮父母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能遗传的,除了基因,还有家庭氛围。
我有一个朋友,她最近又在找保姆。
为什么说“又”呢?
因为她已经找了好几次保姆了,至于换保姆的原因,倒也颇值得玩味。
这朋友是个独生女,父母都已退休。她结婚后不常回家,就请了一个保姆帮父母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平时两人喜欢各自待一个房间,妈妈看书,爸爸练毛笔字。
家里经常安静的掉根针在地上,都听得见声音。
之前找的那个保姆,特别爱说话。一闲下来,就进房间找她父母聊天,话里话外打听她家里的事儿。
刚开始的时候,老两口还应付一下。但每天这样没完没了地聊,他们实在受不了了,让女儿重新找一个。
女儿委托中介重新找保姆,要求就是“话少一点”。
结果没几天,父母还没说什么,这个保姆就直接找到朋友,说她不想干了。
朋友问为什么,因为她父母家一向干净,吃饭也比较少,实际工作量并不大。
保姆说她习惯家里每天吵吵闹闹、说说笑笑的,这家里每天静悄悄的,太难受了。
人家不想干,你也不能硬留,朋友只能继续找人。
她就不明白,家里安安静静的不好吗?怎么这就成了,保姆离职的理由呢?
单听这事儿,你以为这是个人偏好,其实这是一种人群偏好。这种偏好,当你走入不同价位的楼盘时,就能轻易识别。
在房价较低的小区里,你会发现这里的人说话都非常大声,公共区域一堆人在谈天说地,楼道里堆满杂物,邻里纠纷频繁。
房价较高的小区里,你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公共区域整洁明亮,除了物业播放出的柔和轻音乐外,几乎没有任何嘈杂声音。
穷和富,与其说是经济的差距,其实更是一种距离的差距。
穷人之间没有距离,彼此必须知根知底、掏心掏肺。一个人一点事儿,全家老小、七姑八姨、邻里街坊都能知道。
一传十、十传百的结果,就是面目全非、大相径庭。为了还原、为了辩解、为了评评理,就会延展出无数的争吵、指责、打斗,激烈又狂暴。
富人之间的距离更远,如无必要,不必结识。因为距离足够远,所以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冷漠又和气。
人喜欢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
家庭氛围,就是环境的核心要件——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能改变你的心性,影响你的选择,左右你的人生。
没有人喜欢贫困,但长期浸泡在贫困的环境中,你就会习惯这个环境:那些扯着嗓门的交谈,唇枪舌剑的争吵,摔锅砸碗的响动……已经成为整个生活的背景音。
你也许烦恼过、厌倦过、憎恨过,但当这些声音突然消失的时候,你只有一种感觉——不安全。
你发现你无法忍受安静,你需要那些熟悉的声音继续响起。于是穷人的家庭氛围,完成了传承,带着所有的不和睦。
来源:御马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