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美国空军向国会提交了一份《2050年空军部》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25年来全球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并制定了未来的全面规划;由于过去多年来美国都把中国视为头号“假想敌”,中国空军也需要做到未雨绸缪。
2025年2月,美国空军向国会提交了一份《2050年空军部》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25年来全球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并制定了未来的全面规划;由于过去多年来美国都把中国视为头号“假想敌”,中国空军也需要做到未雨绸缪。
即便美国空军作战部司令马克·凯利表达过不愿与中国空军作战的意图,但本质上这仍然是要求国会增加财政预算的说法。
空军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
回想1949年开国大典时,彼时的中国空军武器装备都是靠缴获的,即便国家愿意付出巨大的精力与成本发展空军,可技术上的欠缺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弥补。
后来的很多年,中国战机经历了进口、仿制的路程,那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并不好受。
2009年是空军建军60周年,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时任解放军空军装备部部长魏钢少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天领域既是各国和平交往的空间,也潜藏着复杂激烈的竞争。”
当时,歼10、歼11以及空中预警机等国产主战装备亮相,标志着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建设迈向了全新的台阶,作战能力更是获得了显著提升,2009年是个节骨眼,国庆60周年的空军阅兵一展雄风。
领机队是空警-2000预警机,横向对比也能发现,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预警机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已经说明了国产机型已经非常先进了。
彼时,境外就时常传出“中国威胁论”的杂音,魏钢当时表示:“空军的建设还是以防范为主,他们不准备攻打我们,就不会产生担心,只有预谋与我们作战者,才会担心、才会宣扬‘中国威胁论’。”
距今又是十几年过去,中国空军的建设不仅实现了稳步向前,更是走向更高质量的前进道路。
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按照三步走的战略设计展开的。
2020年中国空军基本跨入战略空军门槛,搭建起“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架构,四代机型为主干、三代装备为主体;2020年后中国空军则进一步推进空军战略能力,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基本完成空军战略转型;到了本世纪中叶,将会建成世界一流的战略空军,总体能够支撑大国地位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力量。
如今,空军的发展正在“三步走”当中的第二步。
近两年,世界新军事革命走向了深化发展,信息化战争呈现出智能化战争的转变新趋势,智能化战争的作战方式是分布式作战,以智能决策系统为核心,由大中小微、有人机无人机相结合,集中力量实施作战。
中国空军的每一步发展都会使国人为之振奋,一次次举办的航展,都在证明中国空军力量的不断加强,可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在紧盯中国空军发展的新动向,这便是美国。
美国渲染“中国威胁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美国各路战略家的分析中,中美在南海或台海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就算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很低,局部战争风险仍不可忽视。
每当中国空军具备新进展后,美国就会推动“下一代空中优势”的研制,被称为NGAD,其推动者正是马克·凯利。
在2021年参加圆桌会议时,聚在一起的记者竟没有一个提到这个NGAD项目,会议接近尾声后,马克·凯利却突然表示:“NGAD项目很有可能‘落后于中国’。”
其实,这并非因为马克·凯利多么爱好和平,更不是他意识到什么“两败俱伤”,而是通过这种说法为空军部门争取更多的预算;2021财年空军向政府申请的金额是10.44亿美元的开发资金需求,可到空军手中的资金只有9.04亿美元。
马克·凯利自然极为不满,他旨在用各种方法告诉美国政府:只要资金不够充足,就无法与中国展开对抗。
同一年,他在谈及美国第六代战机时还表示;“这是为了保持美军空中优势而研制的,六代机是为制空权而生,项目可能无法实现在2025年将作战成本降低至25000美元的目标,中国已经扩大了歼-20的生产规模。”
美国焦虑:基于霸权主义
在美国的眼中,世界是个“相互争夺”的世界,丛林法则是世界运行的基本逻辑,既然要争夺,别人有的你也有就不够用,必须要做到“自己有的别人没有”。
美国的军队建设一直保持着这个逻辑,当中国在武器装备方面奋力发展,美国自然会感受到焦虑。
马克·凯利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是个杰出的代表,他通过与美国官方唱反调的方式来增加焦虑,拿到国会拨款才是最终目的。
这些年是拜登与特朗普之间交替执政,尽管他们之中有着诸多不和,但都把矛头对准了中国。
“印太战略 ”是拜登从特朗普政府手中接来的,拜登版“印太战略”还更加重视联盟的构建,特别是加强与盟友之间的关系,对于特朗普版“印太战略”是一次升级。
在他上任之初的2021年2月,便通过G7视频峰会、慕尼黑安全会议一再向世界表示“美国回来了”。
最突出的一件事便是“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其中三个都是美国的老牌盟友国家,印度的加入是一大看点,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就展现出更多的亲美倾向,过去他们喜欢从俄罗斯购买武器,现在则转向美国。
“美英加澳新”之间还有个“五眼联盟”,这层关系是个“血缘关系联盟”,旨在情报的搜集与共享。
这些组织初步建立好后,美国便开始积极推动“北约印太化”和“印太北约化”,利用北约组织的军事能力来干涉印太地区事务,特别是在2022年6月召开的北约峰会上,还首次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
在美国的争霸战略下有个非常令人反感的场景:鼓励和支持地区国家挑衅中国,美国在后面撑腰。
若没有美国在身后,菲律宾这样的小国不可能有任何挑战中国的底气,菲律宾政府针对中国的挑衅政策就是从2022年马科斯政府上任后开始的,他们积极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并不断在南海地区制造事端。
紧接着,日本宣布向美国购买了500枚“战斧”巡航导弹,这无疑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大中导系统布置的信号,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向,严重威胁地区和中国国家安全。
菲律宾与日本都是岛国,这也意味着美国观念里与中国起冲突大概率会发生在海上,就此前美国的种种行动来看,若双方开战,最可能的发生地就是台海与南海海域,那么这就非常检验海军与空军的作战能力。
马克·凯利作为美国空军能力,更是瞄准了美国政府的战略诉求,要求更多经费与特殊拨款。
印度《欧亚时报》还特意解读了他在空军协会年度航空的讲话,他表示:“印太地区,美军部署先进战机的数量是不充足的,无法达到威慑中国的目标,因此国会应该增加拨款。”
整个讲话的过程中,马克·凯利都表现出极为傲慢的态度,并指出“只有维持传统优势”才可能降低美国的战略风险,他还说:“美军空军只有48个中队在服役,基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非常分散,最大的短板就在太平洋方向,按照计划日常应该部署13个中队,但现在只有11个,处于危机处置状态,与之相比中国有134个现代化‘战机中队’,除非心智不正常,否则没有人愿意与中国军队作对。”
单纯的数字对比没有任何意义,中国空军从来没有小瞧过美国空军,依然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马克·凯利的说法就是向五角大楼哭穷,随着美“印太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会有更多美军空军中队部署在中国附近,对中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发表过类似言论的还有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他在2023年的会议上有过30分钟的讲话,绕来绕去想要表达的重点就是“中国是巨大的挑战”:“过去的2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重新优化自己的力量,以便开展大国竞争并在西太平洋战胜美国,我们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中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和美国发动战争,战争的唯一可能性就是美国的侵略,可美国军方高层普遍的思想观念都是:若是中国发展起来了,一定要与美国开展竞争甚至战争。
这就是他们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考虑别国战略的体现,美国空军还特意重启了1996年便停办的“空对空武器射击竞赛”,这曾是美国空军最高战斗机竞赛,1996年停办是因为他们觉得已经没有对手了,现在有了对手,就该重启。
美国空军参谋长小查尔斯·布朗还提出过一个“空军未来作战概念”,提出美国空军要完成“空中优势、全球打击、快速全球机动”等核心使命,并要在“6种战斗”中赢下全部。
从2022年开始,美国空军已经加速在太平洋地区展开战争准备了,《国会山报》表示:美国空军要在中国周边强化抵近战略,其一是要在靠近中国的韩国、日本、菲律宾强化空军前进基地;其二是要在澳大利亚等“第二岛链”范围内提供后方阵地与火力支持。
美方的所有战略都是依照中国军队发展情况来制定的,2025年美国空军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50空军部》报告分析了未来25年的全球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字里行间充满了焦虑。
军事评论员魏东旭表示:“通过这份报告也能看到,美国战略焦虑越来越严重,2050年美国的空中霸权体系将会土崩瓦解。”
报告中一切都与金钱有关,军事专家杜文龙同样表示:“通过抹黑战略对手、无端放大威胁的方式,美军就是想要更多的经费,甚至提到不切合实际的太空武器,那是‘军费蛋糕’中的一大块。”
2025年也是特朗普二次上台后的第一年,他表示“美国军费规模可能达到万亿规模”,这对于全球安全又是个巨大挑战;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稳步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1.美空军未来建设瞄准“敌无我有” 中国军网
2.中国空军装备战力飞跃 未来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中国新闻网
来源:历史系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