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上海傅利叶智能进行了一场简短的线上发布会——正式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 Fourier N1,并同步开放涵盖物料清单、设计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操作软件在内的完整本体资源包。
人形机器人在炫目的技术演示与激烈的商业角逐之外,一股“开源”的潜流,正试图为这个最火的领域注入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
4月11日,上海傅利叶智能进行了一场简短的线上发布会——正式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 Fourier N1,并同步开放涵盖物料清单、设计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操作软件在内的完整本体资源包。
“N1” 即 “Nexus-01”,这是傅利叶 “Nexus 开源生态矩阵”的首个落地项目。
N1,“身小体壮”的开源基石傅利叶此次发布的Fourier N1,是一个身高1.3米、体重38公斤的紧凑型人形机器人,被团队戏称为“好大儿”。
其结构由铝合金与工程塑料复合构成,在38公斤的体重下实现了全身23个自由度,力求在强度与灵活性间取得平衡。背部插拔式的电池设计,支持超过2小时的连续运动续航,满足了开发者高频测试与便捷部署的核心需求。
其“心脏”——动力系统,搭载了傅利叶自研的FSA 2.0一体化执行器,并结合了自研控制系统。这套组合拳旨在提升运动稳定性、抗冲击能力,并实现更高精度的位姿控制。
在简短的线上发布会期间,傅利叶产品研发总监蔡宇圣并未过多渲染其“炫技”能力,但实测数据显示,N1最高稳定奔跑速度可达3.5米/秒,可以自如踢足球,并能稳定完成15°-20°坡度通行、20厘米楼梯攀爬、单足站立乃至撑地爬起等高难度动作。
然而,比这些性能指标更引人注目的,是N1背后长达1000小时以上的户外复杂地形测试,以及单次超过72小时的连续运行验证。
蔡宇圣在媒体沟通中坦言,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尤其关注长时序运行下的系统稳定性问题——这是机器人领域普遍面临的挑战,即控制器性能可能随时间推移而衰减。通过对脚踝构型等细节的创新优化,以更好地匹配仿真环境,以及在机械结构、工艺设计层面的反复调和,N1在耐久性、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上达到了一个可供“开源”的基准。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开发者可以充分信任的基础,”蔡宇圣强调,“让他们能基于此立即开始下一步工作,而不是先花费精力去验证平台本身的可靠性。”
从“乐高式”入门到生态共建傅利叶将N1的开源理念形容为“乐高式”。第一阶段,如同乐高套件附带详尽说明书,傅利叶提供从零开始构建N1所需的一切:BOM清单、可直接加工的图纸、详细的装配指南和操作视频,以及基础的行走、跑步示例代码。这个目标就是让开发者,无论是资深从业者、科研爱好者,还是在校学生,都能“手把手”地复刻出N1,直观理解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构成与基础控制。
“我们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让大家了解机器人系统到底怎么去构建,”蔡宇圣解释说,机器人技术涉及跨学科知识,链路漫长,导致许多有志者望而却步,也使得过往研究常常陷入“一个资深学长耗费大半职业生涯构建平台,才能产出两三个重大成果”的困境。
而“乐高式”的更深层含义在于后续的创新与迭代。一旦掌握了基础模块,开发者便能像玩转乐高积木一样,发挥想象力,对N1进行改造、调试、优化。
“我们把开源的颗粒度拉到如此之细,就是为了提供基础要素,让用户能在自己希望改变的节点上发挥想法。” 傅利叶产品研发总监蔡宇圣说。
N1的开源,也是继今年3月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包含超3万条高质量真机数据及全球首个全流程工具链)之后的又一核心动作。至此,傅利叶“硬件+算法+数据”三位一体的开放体系初具雏形,目标直指一个更大的图景:构建Fourier Nexus通用机器人生态网络,一个贯通算法开发、硬件制造与商业化应用全链条的技术共享平台。
蔡宇圣坦言,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社区体量尚不足以支撑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开源,正是傅利叶试图打破僵局、加速进程的核心策略。“我们希望降低门槛,吸引更多新鲜血液,让大家能在各自专注的领域更快提升,爆发性地展示成果。”
通过开放,傅利叶能更快地收集反馈、验证想法,甚至发掘人才,反哺自身的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
此前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秘书长朱其罡接受采访时说,开源正从代码共享迈向实体创新,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正是开源技术红利、本地化创新与产业链协同的成果,这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生态棋局的挑战与远见“我们需要去应对更多生态参与者和贡献者的反馈、问询乃至合作诉求,这在早期是非常辛苦的。”蔡宇圣坦承,运营一个成功的开源社区,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责任,傅利叶视其为长期发展的必要投资。
对于开源引起的关于技术壁垒和商业化的疑问,蔡宇圣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节奏”、“执行力”和“闭环效率”。开源非但不会削弱壁垒,反而能通过加速生态成长,更快地汇聚想法、验证方向、吸引人才,从而强化自身的研发迭代能力。
至于商业化,N1本身目前并未定价,其定位更偏向于科研和教育的基础平台。傅利叶的商业重心,仍在于其GRx系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后者更关注与行业客户和伙伴的结合,以及在具体场景的落地交付。
目前,傅利叶已交付超100台人形机器人,并与国内外20多家顶尖科研机构及企业在强化学习、模仿学习、大模型应用等领域展开合作。
具身智能开源,或成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傅利叶并非孤军奋战在开源道路上,智元机器人开源了包含百万真实数据的AgiBot World数据集,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开源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青龙”公版机。
这股趋势表明,业界正逐渐认识到,在人形机器人这一复杂巨系统的早期发展阶段,单打独斗或许并非最优解,开放合作、共建生态可能才是加速突破的关键。
此次傅利叶N1的发布,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星辰大海面前,开源这枚“火种”,能否点燃整个行业的创造力,加速从实验室到现实应用的进程?
N1的“身小体壮”,象征着一个易于上手、坚实可靠的起点;其“一看即会”的开源物料,是对知识壁垒的消解;其背后“Nexus”生态的宏大构想,则是对协同创新的呼唤。傅利叶以“开源即Ready”的姿态,将经过千锤百炼的硬件基础奉献给社区,无疑展现了其推动生态共建的决心与诚意。
当然,前路依然漫长。开源社区的建设与维护、开发者生态的活跃度、以及最终能否有效促进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都充满了未知数。但正如蔡宇圣所言,在行业需要快速迭代、而人才与资源相对分散的当下,开源是凝聚力量、加速探索的有效手段。
来源:随申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