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春寒料峭的三月,本国家电行业迎来两波巨大的流量,都与雷军有关,而承接方得到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为何如此,做个简单分析吧。
这个春寒料峭的三月,本国家电行业迎来两波巨大的流量,都与雷军有关,而承接方得到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为何如此,做个简单分析吧。
两会代表通道发言之时,因为和雷军同框,表情包被互联网关注并演绎,低调了三年多的海尔新掌舵人周云杰,一夜之间火爆网络。
面对这波泼天流量,海尔团队迅速行动,接的不错。周总也敢于自嘲,迅速放大了流量内容,让自己迅速出圈了。
作为一个自媒体的实践者,百忍老师一直认为: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也是消费形态的改变,更是整个社会结构和世道人心的改变。
不得不说,在新时代里,山东的企业家们,总体行比较低调,虽然也着急,也想做IP,但是行动上,很明显有点跟不上时代。以至于竟然让一个烟台钳工招摇过市,成为互联网的闹剧。
其实每一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都不能再低调了,必须做流量的弄潮儿,否则将被社会快速遗忘和淘汰。
海尔周总,这次借助雷布斯,开了一个好头,希望继续下去。
说到家电行业竞争,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大背景之下,就是中国的家电行业,它是典型的房地产大行业的下游产业——就是你的房子卖多了,装修公司跟着生意也很火,然后就是家具家电的热销了。
无论是入住新房还是搬家换房,这都是硬需求,必须有的。
作为上个世纪就最先崛起的一个领先世界的产业,家电行业过去这20多年,也是实实在在吃到了房地产行业的红利。
但是因为崛起太早,所以这个行业是最早做品牌的,也是最早实现淘汰赛的。
无数人熟悉的名字,比如说济南小鸭电器,河南新飞,陕西长岭,无锡小天鹅,合肥的美菱和荣事达,南京熊猫等等,广东康佳和科龙,四川长虹等等,都消失或者被收购在了江湖中。
真正能剩下的,无非就是美的、海尔、格力、海信这硕果仅存的几家,甚至TCL都大转型了。甚至原来靠做家电渠道做大的苏宁和国美,都已经快速走向衰落,被京东取代。
青岛作为北方家电之都,能够活下来并且做大两家家电企业,殊为不易。张瑞敏和周厚键,那都是产业的英雄,也都是公认的全国知名企业家。
随着房地产进入下半场,整个行业大幅度萎缩,这是一个极为残酷的领域,家电行业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虽然也有走出去到全世界闯荡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如何重新整合渠道?如何创新产品和销售打法?成了几个家电巨头转型的新时代之路。
这个春天,海尔董事局主席周云杰的出圈,是个意外之喜,也是到了十字路口的必然选择。
这次,海尔很好的接住了这个流量,很大的原因在于周云杰敢于自我调侃,尤其身高不如山东大葱的那些解释,展示了巨大的亲和力,一个大集团一把手,如此低姿态,非常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所以流量扑面而来。
加上正好会场记者多,北京媒体单位多,持续聚焦之下,流量爆棚。
海尔在两会之后,各位高管迅速起号,这个后边的考验就比较大了,因为这事考验的是每个人的个性,要想出圈的话,得展示出来才行,不妨看看后续表现吧。
眼瞅着家电老对手周云杰忽然走红,一向喜欢折腾的格力董大妈看在眼里,计上心头,借着格力专卖店改名“董明珠健康家”重新开张之际,守着众多媒体主动开喷,把雷军和小米好一顿刺挠,硬蹭了一波。
雷布斯的流量,那不是一般的多。这年头,就怕没矛盾没争论,尽管雷军没回应,但是跟他有关了,必然有无数话题。
董大妈深知此道理,因为她自2013年以来,实践多次了,于是,众多自媒体加入战团,于是,第二轮流量哗啦啦又来了。
再补充一下背景,国内互联网界,公认有三个系:腾讯系,阿里系,还有一个雷军系。注意,不是小米系,可见雷军本人的地位和分量。
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小米开始,到如今,雷军应该是中国企业家中适应时代新变化做得最好的一个。
他很好的展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企业家人设,不多不少,温文尔雅,真诚可信,体现了绅士和君子的一面。
这个很不容易的,当然了,他在企业中就是这个样,据说内部高管说,十几年没见过他发过一次火。这种性格上的优势,用互联网放大到无数倍之后,成为品牌的优势,加上产品的一个积累,于是横扫市场。
举个例子,雷布斯进入新能源车领域之后,根据长安汽车的统计,其带动的小米汽车的流量已经是长安的50多倍,可谓爆红状态。
和周鸿祎的仅有网红地位不一样,雷军自己的流量是能落地的,真正能转化为小米的产品销量,这个最要命,对一个行业的压迫力可想而知。
流量能开花,还能结果,让整个企业界都羡慕,但是他进入的领域,大家也都非常紧张。
小米今年扩展的重点就是空调领域,所以后边的一系列事情,就容易解释了。
而格力的董大妈,年过七十,刚刚连任,却面临着年销售额2000亿的天花板和企业的多元化难题。
这些年来,做手机失败了,做汽车失败了,做芯片就是概念,做小家电不成功。
倒腾来鼓捣去,还是靠一个空调,摆脱不了这个单一产品的依赖,你可以想象董大妈内心的焦虑。
从1988年到2012年,朱江洪执掌格力电器24年,给这个企业打造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才能抗住她这么造,她把老创始人的痕迹都抹去了,但是外界总是提及。
所以她总是想做成功别的,来证明自己,但是事与愿违,没有一个成功的新领域。连空调这两年也没守住老大位置,已经被美的夺走。而且人家海尔和美的早就打入国际市场,她的国际化规模很小。
如今又到了空调的重新划分市场的时刻,小米今年的目标就是进入空调前三。
当然,海尔也面临着一个巨大压力。因为国内市场,美的空调是第一,格力是第二,海尔第三。
前有老巨头,后有新追兵,年过七旬的董大妈,面对互联网的熊熊流量,也想跳进去,但是很明显,她不知道如何承接。
再补充一个背景:2019年,高瓴资本买了大部分的国有股,让格力电器私有化了,让其成为一个无控股大股东的企业。
此后,更没有人制约她这个职业经理人了,于是更加放飞自我。
这些年来,她不断地制造新闻,每每接受访谈,给人的态度就是永远不承认现实,为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已经到了胡搅蛮缠的程度:
号称自己是市场第一,别人怎么说数据,也不承认自己是第二;
大言不惭,说不用格力就是傻瓜,情商智商都低到尘埃里了;
亲自下场,设计了玫瑰空调,卖不动,还被吐槽又贵又土;
号称做芯片也成功了,因为自家空调用上了;
号称手机没失败,因为没有拖垮格力主业;
号称做汽车成功了,因为有车上路了。
在人事上,从孟羽童到王自如,一个接一个的尴尬,对她来说也无所谓,毕竟谁也不能把她如何。但是对格力来说,品牌和市场到底能扛多久?
董大妈面临着一个年销售总额2000亿的天花板,好几年了,始终无法突破,甚至还在萎缩,而美的和海尔都已经到了4000亿的规模,小米也3600亿了。
每次都是嘴硬,都不服输,但是这么要强的人,看到真实的数据和差距,其实内心可想而知。
嫉贤妒能、狂妄自大、恋权贪财、傲慢霸道…
以致:萎缩、下滑、掉队、没落…
更甚:恼羞成怒、气急败坏、急怒攻心、无能狂怼…
这么多的反面名词,把自己的这种口碑和好感造的差不多了,关键是格力也得受影响。
如今的四万家董明珠健康家,已经把她和格力紧紧捆绑在一起,这就是格力的危机所在,没有人敢对他说,外部的各种意见,她当没看见。
光靠嘴硬是不行的,舆论汹汹,大家都在说你,他自己其实也有数,但是性格决定,主打一个我不认,就当没有。
渠道到底怎么变革,流量怎么引导?怎么把流量变成现实的购买力?怎么把其他品类家电获得突破?一分散空调的风险?相信这是董大妈每天都要考虑的事情。
但是越弄越急,事倍功半,品牌的美誉度没有,怎么能落地呢?你个人的流量再大,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和认可,那得到的只能是更大的反噬。
这就是一个70多岁老太太偏执之下,品牌操作的反面案例标杆。其他企业领衔者,当引以为戒了,尤其是天天把遥遥领先挂在嘴边的那位。
来源:百忍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