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奇出席活动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有“中国传统色”这一回事情,当这个概念深入到人们心中时,对于传统色的运用、开发,也就不用担心。
让中国传统色彩更走近当下生活。日前,“五色·万象:东方传统色的体系建设与运用”沙龙活动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行。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奇出席活动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有“中国传统色”这一回事情,当这个概念深入到人们心中时,对于传统色的运用、开发,也就不用担心。
罗奇作分享
活动中,罗奇还透过作品《民国大师》中国画系列,对中国绘画的传统色彩作了分享。
罗奇表示,我所理解的传统色,它是温润的、是不具备攻击性和伤害性的,在我创作里面的颜色,都是使用一种灰色。“这种灰色是通过各种颜色的调和,我觉得我们所有见到的这种色彩,它都是经过空气过滤转化的颜色,所以就不存在这种原色,它一定是经过一定的转换出来的。”
在谈到油画,包括传统色在当下的转化时,罗奇认为,在当下使用这些色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西方色彩,更多是表达对象的物理属性,而中国传统色传达的是一种心灵属性,跟个人的主观性有很大关系。
罗奇说,他在创作《民国大师》时,也代入了他对于知识分子的敬仰,在色彩的表现上比较温润、柔和,比较灰色一点。他希望,通过作品产生一种对话和交流,是慢慢进入或者是慢慢融入的一个过程,通过对画作对象的了解,对作品的了解,慢慢产生一种对话和交流。
罗奇表示,传统色都是天然的、植物性的,或者是有机的、无机的颜料,传统色与工业化的属性有所区别,强调融入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罗奇谈到吴冠中、林风眠等前辈对于中国绘画里传统色的探索是在一个中体西用早期的阶段,“那时更多研究的是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的笔墨或者说中国的文化精神怎么与西方的结合。”而现在,罗奇认为,是另外一种语境。“我们对于西方文化、西方色彩的认识,早已经在血液里或者非常融合,也就不再存在中体西用或者中西合璧这样的概念。更多的是,如何把油画或者西方绘画作为一种材料、工具,来传播、传达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一种理解。”
他表示,这里面包括对传统色的认识,在当下,更多注重强调的是自身的文化属性,借用西方的工具或者材料属性来表达我们东方的文化精神,或者是地域属性等方式。
此外,罗奇还表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对于中国传统色一直在持续不断地研究。其中的展览“五色·万象”就对中国传统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从古代绘画作品怎样去阐释传统的颜色,比如黑色对应的国画是什么?赤色对应什么?象征意义又是什么?除此外,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还对馆藏的古画进行了一系列梳理。包括社会化应用方面,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也在探索从“五色”出发探索如何开发系列的文创产品。
罗奇表示,通过文创产品让人们知道个人的颜色属性,尤其是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更加确认自己属于什么样的颜色属性,这也是在未来积极推进的工作。
“中国传统色,它是能够展开我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想象。”罗奇说,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也在公教活动中积极对孩子普及中国传统色文化,从传统色里的某一个名词出发,开发各式各样的益智课堂,通过各种形式来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来源:中华网山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