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亮非遗 |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京西皮影的魅力,你感受到了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2 17:01 3

摘要:京西皮影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金时期,是我国皮影艺术的重要流派。清朝中晚期,京西皮影戏融入了昆曲和京剧表演技巧,其表演动作细腻,人物形象逼真,唱腔柔和雅致,京腔京韵,尤其适合室内演出。“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京西皮影戏,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文化圣地

有一群新生代非遗传承人

他们用青春继承古法

用匠心传承非遗

他们将当代审美融入传统文化记忆

为“老手艺”赋予新的玩法

海淀区文旅局全新栏目

“淀”亮非遗

科普非遗故事

介绍新生代非遗传承人

传播海淀青春文化气质

谱写非遗传承保护激昂乐章

今日非遗

京西皮影

京西皮影

京西皮影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金时期,是我国皮影艺术的重要流派。清朝中晚期,京西皮影戏融入了昆曲和京剧表演技巧,其表演动作细腻,人物形象逼真,唱腔柔和雅致,京腔京韵,尤其适合室内演出。“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京西皮影戏,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娱乐方式愈加丰富,皮影不再像从前那样流行,且京西皮影的制作从画稿、雕镂、绘革到钉缀都需要多年匠心沉淀才能得心应手,这门技艺的传承成了大问题。

从清朝发展至今,京西皮影戏已经历了五代传承人。2006年,第五代传承人 王熙成立了龙在天皮影剧团,邀请更多艺人加入演出,并着重加强校园中的皮影宣传。

传承人说

王熙

“如果这个戏断代了五十年,我再不把它传下去,我对不起当年的那五个师傅”,京西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王熙说,传承京西皮影,不仅要传承手艺、工艺、技艺,更值得传承下来的是这些技艺背后的故事、文化与记忆。

王熙,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影人姐姐”,是北京市海淀区“京西皮影”第五代传承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非遗专家组专家。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在没有电视、电影传播的年代,皮影作为最具说教力、传播力的媒介在民间与宫廷中盛行。对自己要求极高的王熙奉行“技不压身”的原则,要求自己每天晚上练习雕镂。

袖珍人团队

王熙于2006年走上皮影传承之路,她把千年非遗和帮扶“袖珍人”贫困群体结合起来,通过传习技艺搭建文化产业平台。

王熙说:“2008年的时候我们拥有7、8位袖珍艺人,后来经过宣传,直到今年,我们已经接受了202位袖珍艺人来学习皮影技术。”

皮影戏不仅帮助袖珍艺人找到自身价值,也从根源改变了他们的性格,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有袖珍艺人说:“我现在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接济家庭,感觉自己跟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非遗点亮生活

如今,皮影戏不再是宫廷娱乐,成为寻常百姓家也可以观看的文娱活动。“影人姐姐”携手袖珍人团队,为大家带来视频解说、线下表演和非遗手工制作等精彩活动。

慕课学习| 京西皮影

通过四节慕课视频,跟随王熙了解京西皮影的前世今生。

全民玩梗| 京西皮影

抖音联合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 龙在天皮影艺术团、今日头条文化频道共同发起挑战#皮一下很开心,邀你一起用抖音最流行的舞蹈与Ta合拍;或者拿起手机去拍摄身边的皮影文化,让中国非遗成为头条。

传统文化皮影戏遇上抖音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跟着孙悟空、玉皇大帝、杨贵妃、后羿、穆桂英、武松,一起演绎陕西、北京、河北、云南等不同派系的皮影舞吧!

图书学习| 京西皮影

《中国皮影戏》主要从自然界的影子讲起,由浅入深、寓教于乐,将光影知识、历史故事、课文内容、生活知识融入其中,将多位国家级皮影老艺术家的艺术实践融入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皮影戏教学体系。

作者:王熙、林中华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皮影博物馆| 京西皮影

王熙在海淀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民间皮影园区“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市级中小学生大课堂资源单位”,2020年被海淀区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被中国残联评为“第二批残疾人文创基地”。2022年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京味文化体验基地。

2023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沉浸式城市故事会国家级试点”单位,2023年11月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建立北京首个皮影博物馆——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

精彩视频| 京西皮影

王熙带领团队,专注打磨各类题材皮影剧目。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了大型皮影舞台剧《寻找抗日小英雄》;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举办“我的长征我的梦”主题活动,排演长征主题系列皮影戏《金色的鱼钩》《丰碑》。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了大型皮影舞台剧《小平少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团队创作了《小兵张嘎》《金库主任》《尽美少年》等皮影戏,让广大少年儿童通过皮影艺术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焦裕禄同志100周年诞辰,皮影舞台剧《焦桐花开》,入选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并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

走上春晚| 京西皮影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召开,王熙带领演员创作的冬奥主题皮影戏《寻找雪姑娘》登上央视“黄金一百秒”“元宵节晚会”的舞台。

在北京市妇联的支持下,皮影文创“冰裳蝶舞”系列入驻冬奥村,受到外国运动员的喜爱。

文化延展

皮影是用什么做的?

历史上,由于京西皮影戏演出频繁,经常进入大户人家,甚至是王府演唱,因此与一般皮影戏相比,道具制作更加讲究,表演形式也更加细腻复杂。

清朝中晚期开始,昆曲、京剧盛行,京西皮影戏的表演便与昆曲、京剧相结合,京剧演员在后台演唱京剧,皮影演员操纵皮影人配合动作,这种京剧、皮影同台演出的演出形式,被称为“钻筒子”,也称作“京剧皮影双下锅”。据说,当年“王家影戏班”的艺人可以用京剧、昆曲唱皮影戏,这一技艺在失传百年后,被“京西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王熙重新恢复。

在道具制作方面,京西皮影戏的道具曾经参考清朝礼亲王府保存的皮影造型(中国美术馆藏),并进行改良。材料主要使用牛皮和驴皮,也用过马皮。据王克宗介绍,王炳义用马皮制作的皮影人道具,皮面平整不易回卷,但韧性不如驴皮,坚固耐磨不如牛皮。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审核:王熙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